怀覃书院的生活紧张又清苦,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书院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下来是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这一系列的仪式结束后,学子们才算是正式成为了怀覃书的学生。那时侯的人八岁即可入学,但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有的学生等攒够上学钱时已经十五岁了。当学生们互相行礼时,四下相顾,不禁哑然失笑,有的学生不及一米高,仍是奶声奶气稚子模样,有的都已发育完全,嘴角长满了黑黑的胡子。
杜衡和丁尔康都是八岁入学,俩个人互相序了年齿,杜衡长丁尔康两个月,故丁尔康称他为“子美兄”,杜衡称丁尔康为“丁贤弟”。
风台府的名称取当地神话宿凤高台、有凤来栖之意,相传古时凤台不叫凤台,另有其名,在其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原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从此以后才被称为凤台府。
凤台府商贾众多,经济繁荣,怀覃书院一墙之隔就是其最繁华的商业街—黄华街。
黄华街,名称来自“满眼黄华”之意,是凤台府最为繁华与著名的一条街,地位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大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