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的御司监,赵高几人正在翻看内阁今天送来的奏书,没个奏书都有内阁给出的处理意见也就是票拟,御司监只需要根据票拟内容进行批红即可。
批红之后的政令即可执行,若是御司监对奏书票拟有疑问,则可驳回,与内阁商议讨论之后再做定夺。
自从青阳搬出的这套内阁制度在大秦朝廷运行之后,每条政令都是按照这个程序一步步的执行的,朝堂的大小官员也都慢慢习惯了。
而且所有人都发现,内阁制度之后,朝廷运作的确更加高效了。
以前无论大小政务,都是皇帝一裁而决,许多事务皇帝都需要一对一与各个官员问询才能放心定夺,而丞相更多的只是辅佐给出意见以及执行和督促,这么一来皇帝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效率底下,一条政令往往需要许久才能得到批复。
而内阁制之后,不止是政务效率提高了,就连皇帝和臣子都变得更加轻松了。
很多时候李斯冯去疾这些老家伙在亲身体验到内阁制的益处,都不得不感叹青阳的奇思妙想,这种精密高效的行政制度竟然出自一个黄口小儿之口,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越是他们这种老油条,就越明白其中的不凡,这不仅需要对朝廷事务运转有足够的洞悉,更需要对权力有足够的敏感性,任何一种行政制度都需要足够的权力平衡,没有这个,就没有立足的基础。
十三岁的少年能有这种构想,如果不是事实如此的话,他们绝对无法相信,懵懂之年,真的能对权力如此敏感,又能对政务运行洞悉至此吗。
如果他们当面质问青阳的话,那么青阳也只能打个哈哈了。
说到底青阳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朱家老大当年为了屁股坐的安稳想着限制相权,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又绞死了多少个脑细胞,才终于想出了这么一套内阁制度,怎么可能差的了。
虽说朱家老大是泥腿子出身,但是若说他没几分本事那是绝对不合适的,真的没本事,能做的了朱家江山的扛把子吗。
朱家老大费尽心思研究出来的内阁制,虽然最后效果和他自己最初的预想差强人意,但仍旧不得不说内阁制度是极其厉害的行政制度,至少让李斯这几个家伙服气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内阁制的初衷本来是限制相权,把宰相的权力分化到一个机构也就是内阁,并且以批红进行制约,虽然老朱家玩脱了,最后内阁变成比宰相更难办的玩意,但是这制度本身还是很秀优的。
老朱家的人聪明,他家的秉笔太监背后站着的始终是皇权,太监没了皇权庇护就没有任何政治前途,所以秉笔太监不管如何争权,他们的立场始终和皇帝一致,就算内阁坐大,老朱家还是能借着批红钳制一下内阁。
但是青阳把内阁搬到秦朝之后有点变味了,御司监可不是秉笔太监那些没政治诉求的人,赵高他们可是满脑子想着争权夺利,加上胡亥这蠢货啥也不操心,现在的朝廷基本就是内阁和御司监的战场。
有斗争就会有输赢,赢者通吃,那时候胡亥都得靠边站了。
而赵高和李斯,或者说御司监和内阁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都在暗中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只等时机一到就整垮对方。
至于青阳,这一切都是他一手促成的,虽然现在他说是和内阁结盟,但是实际上他不站在任何一方,他只站在大秦的一方,内阁和御司监斗得越凶越好,这样他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这场斗争,除了青阳自己,他不会让任何一方成为赢家。
而胡亥这个后知后觉的家伙,谁管他去死。
现在的御司监就已经为以后的斗争开始做准备了,胡亥回来之后,必定会是内阁和御司监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现在的隐忍只是一时而已。
为此他们不惜让内阁得意一阵子也是无妨的,甚至这段时间都十分配合内阁,以前还会对内阁的票拟挑刺,但是最近却是一路畅通,不管是什么票拟,他们都痛痛快快的给了批红,没有任何找麻烦的意思。
但越是这样,内阁反而越警惕起来,看御司监这架势,背后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敌人的刀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捅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