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中多人皱眉,心道这行军打仗的还会引经据典不成?"
钟离赫笑道:"典故不敢当,不过是个小故事。"
"从前有两个国家,边界之处有一条大道,暂且称为南国与北国。"
"不知何时,北国边界长了一棵枣树,没几年,树上接了枣,边界两旁村子里的顽童都去摘枣子。"
"北国的的顽童说,树在北国,南国的不许摘。"
"南国的顽童说枝伸过了边界,他们摘的不过是南国境内的枣儿。"
"双方谁也说不过谁,越吵越凶,就打起来。"
"打完架后,双方互不服气,各自鼻青脸肿的去找自家大人,于是双方村子里的人都扛着锄头来到边界,撸起袖子,准备打架。"
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朝堂突然安静了,诸多人等将探究的目光落向右誎议大夫邢昭明面上。
钟离赫接着道:"这时,正好有一位读书人路过,眼见双方要血溅当场,这位读书人便上前询问缘由。"
"问清缘故之后读书人哈哈大笑,拨出佩剑砍了枣树,掏出十文钱赔偿给北国,又出资买了二十株枣树,在南北两境各种十株。"
"读书人与两境村民立约,每年枣子成熟,两国村民各采自己这边的枣儿,然后,各自取出收获的一半赠与对方。以示两村世代和睦之意!"
“相信王上与诸位大人都知道这位心怀仁义的读书人是谁。”
"哈哈哈哈!”郢南笙突然大笑,"我说这个故事怎么如此耳熟!钟离将军,您今儿怎么讲起邢大夫祖父的事迹了?"
钟离赫向邢昭明执以平辈之礼,沉声道:"邢大人,得罪!"
邢昭明恭敬还礼:"钟离将军礼重!不知老将军蔫何提及此事?"
钟离赫面向楚王沉声道:"此次楚燕边境纠纷,尤如小儿争枣,算不得大事,无须开战。"
"但,老臣以为还是要防患于未燃,以免因小儿争枣酿成两村械斗。"
"不知老将军可有好的建议?”郢南笙这会儿头了不疼了,心也不躁了。
“老臣想在楚燕边境屯田!”钟离赫沉声道,旋即他仔细向诸人解释了屯田的利敝。
“屯兵为民,在边界开荒种田,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即守了边防,又安了民心。且部队自给自足,也省了国库开支。”钟离赫一一道来。
郢南笙听得连连点头,看向邢昭明:“不知邢大夫意下如何?”
邢大夫执礼道:“即不劳民伤财,更不穷兵黔武,臣以为,可行!”
“但微臣有一问,想请教老将军,不知当问不当问?”
郢南笙支着下巴笑道:“寡人也有一问,想问一问钟离将军。”
钟离赫执礼,笑道:“王上,邢大夫,请问。”
邢南笙向郢南笙执礼:“请王上先问。”
郢南笙笑问道:“这个主意,是您府上哪位幕僚给您出的?”
钟离赫一脸于有荣蔫的道:“回禀王上,乃是老臣三房庶子,孙辈之中排行老七的钟离曦云!”
“原来是那个颇有才名的曦云啊!”郢南笙笑道,“不错不错,让他打明儿起,跟着他三哥钟离英一起来宫学上学!”
按大楚规矩,嫡庶分明,庶子是没有资格来宫学上学的。来,也只能是当书童。可楚王开了口,这事儿,就另当别论了。
邢大夫见楚王高兴,笑着执礼道:“钟离将军,在下想问的是,虽然这主意不错,但依然还是要在边界派兵,您就不担心王上不答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