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和彩凤回到王府,高拱正在书房等待。见了裕王,高拱急忙上前施礼道“殿下到哪里去了,在下等的着急啊!”裕王忙问道“先生,什么事如此着急?”高拱高兴道“好消息啊,裕王殿下,戚继光在台州取得大捷,消息传来,上下高兴,倭寇被消灭了很多,我看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确实不错,此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殿下有机会一定要重用。”
裕王点头,道:“对这些抗倭将领,定要重用,倭寇扰乱南边已久,成了心腹大患,前几任戍守边疆的将领,不是死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而是死在尔虞我诈的内耗斗争上,以致南边倭寇一直骚扰,越来越猖狂。”
高拱坦然一笑道:“这个戚继光,以在下看来,比前几任更堪大用,殿下定要留心。另外,内阁有消息透露,臣被升为太常寺卿,兼国子监祭酒,马上就要到任,以后不能常伴您左右,微臣深为遗憾,听说皇上还要派翰林侍读到您身边。”
裕王听了,瞬间失落,表情悲伤。半晌,他抬起潮湿眼睛,说道“先生,你一去,何人能与我叙说心事,先生陪我已九年,情同父子,屡次在紧要关头护我周全,先生这一走,本王遇事找谁商议?又有谁对我如此挂心?”
高拱露出一丝欣慰笑容,安抚裕王道“殿下不必烦忧,虽然微臣离开您,但俱事仍可为您排解。再说,臣去国子监也是好事,可以给您培植一些势力,到时可用这些人与景王、严贼抗衡。”
裕王脸色渐渐和缓,道“如此说来甚好,倭寇被灭,父皇正高兴,本王要向父皇道贺。”高拱忙阻止道“殿下,在下劝您不要轻举妄动,现下时机,做一个无所事事的王爷,韬光养晦,是再好不过。”裕王点头称是。
两人叙谈良久,高拱离去,裕王心中伤感,不言不语。彩凤瞧见,便安慰道“裕王殿下,高先生陪了你多年,他这一去,会在外面给你结识人脉,培植势力,你的消息也灵通许多,这是件好事,殿下莫要伤悲。王府里皇上还要派人来,殿下需做好准备。”
裕王长出一口气道“虽是好事,可高拱在我身边多年,方方面面护我周全,现在突然离去,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本王舍不得他走。”彩凤劝慰道“殿下是个重情义的人,心里自然舍不得,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个道理殿下明白,为今之计,殿下须克制自己,笼络人才,懂的朝堂和民生,如果有事或想叙旧,也可聚一聚。”裕王沉重的脸才慢慢变得轻松些。
高拱走马上任,临别之际,裕王为他饯行。酒酣耳热时,裕王道“本王准备出趟远门,到外面散散心,顺便了解民生和风土人情。”高拱闻听,笑道“殿下,您到外面去游历一番,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知道百姓疾苦,会对殿下大有好处。只是到了外面须格外小心,景王一伙人,正虎视眈眈的盯着,找机会要对付您。”
裕王点头,心里抑制不住的愤怒道:“来吧!本王不怕,这些年生出的事端还少么?本王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