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赵老太爷带着两个长工进城回来,他看见了快被冻僵了的孙六。
赵老太爷觉着这个孩子是在是可怜,于是将身上的棉袍脱下来给他披上,然后吩咐人将孙六带到自己家中。
回答家以后,赵老太爷让人熬了碗姜汤给孙六灌下去。
等孙六苏醒过来以后,他又吩咐人端了两斤牛肉一碗粥。
等孙六吃饱喝足,赵老太爷又请来郎中给孙六治伤。
孙六在赵家养了几天,身体痊愈了。
孙六磕头跪谢。
“赵掌柜,我这条贱命是您老给的,以后我愿意赴汤蹈火,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报答您老人家的恩德。”
赵老太爷是义人。
他见孙六无处可去,便将他留在了府上。
孙六先是做些粗笨活,赵老太爷见他老实巴交,做事踏实,自己安排的事情,孙六都做得周周全全,赵老太爷很高兴,很快便让他做赵家的管家。
孙六做事清白谨慎,买入卖出,记得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从来没出过一分一毫的差错。
自从孙六当了管家以后,事无巨细,赵老太爷再也不用操心了。
赵老太爷也没亏待孙六。孙六到了娶亲的年龄,他先是出银子给孙六在老家孙家寨盖了宅院,又给他在城里买了两间店铺,最后还从自己购置的良田划了几十亩给孙六。
孙六如此能干,再看看自己的儿子赵有财这个废物蛋。
赵老太爷恨得牙根痒痒。
赵老太爷总盼着独生子赵有财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将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为了让赵有财读好书,赵老太爷花重金将东昌府最有名的任先生聘请到家里来,每天好吃好喝好招待,专门教赵有财读书。
可是赵有财压根不是读书的材料。
任先生苦心教了他一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别说四书五经,这个笨蛋连《三字经》、《百家姓》都背不利索。
任先生知难而退,辞馆不做了,赵老太爷又断断续续请了几个教书先生,这些人最短了撑了三天,最长的熬了两月,最后都教不了。
赵老太爷被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气得肝疼!
赵有财不仅读书笨,更让赵老太爷伤心的是此子薄情寡义,好吃懒做,赵老太爷没死之前就担心:哪天自己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自己积攒的万贯家财非得败在这个混蛋手里。
赵老太爷快死之前,曾经将孙六叫到了跟前
“孙六,我你给我出了不少力,趁着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决定将一半的家业留给你。”
“掌柜的,这可使不得!你已经给了我房子、土地、店铺,我已经感激不尽,你们家的东西一厘一毫我都不能要。”
“有财这个败家子是指望不上了,家业早晚得被他折腾干净。”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等他当了家就好了。”
“指望不上了,我只求你时刻叮嘱着他点,不能让老赵家这么快就败了!”
这颇有点当年刘玄德白帝城托孤的意思,赵二狗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可以自比刘玄德,但是赵有财却压根没将孙六当成诸葛孔明。
“掌柜的,你放心就是,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绝不会让赵家的人饿着。”
赵老太爷听完以后放心了,然后两眼一闭,驾鹤西行了。
赵有财当家作主,十里八乡的人很快都让他得罪遍了。
赵老太爷宅心仁厚,租子收的很少,但凡到了水灾旱灾,还主动免租子,所以在当地人缘名声极好。
但是赵有财却不一样,坐地起价,抬高地租,佃户们胆敢抱怨几句,他就扯着嗓子骂娘,乡亲们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孙六替他操劳家里的大事小情,他却不信任孙六,老担心孙六黑他的银子,总想着办法刁难孙六,更龌龊的是将当初赵老太爷送给孙六的店铺和几十亩地都收了回来。
所有人都替孙六鸣不平,恩爱的妻子更是愤恨难平,生下桂花生来以后便郁郁而终了。
孙六尽管心里憋屈,但是仔细想想,莫说这点家产,自己这条命都是赵家给的,当初如果不是赵老太爷出手相助,自己早就死了。
所以无论赵有财如何折腾,孙六对赵家都是尽心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