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官溪建设工程圆满结束,在庆功大会召开的那天,整个大洋村红旗飘扬,挂上了红灯笼,放着鞭炮,全村热热闹闹,喜庆洋洋。
陈常出席了讲话,他肯定了大家的工作,表扬了大家的努力,然后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鼓掌,掌声震天。
陈明在人群中鼓着掌,他内心感到非常的自豪。
修建江官溪保证了大洋村以后不会再被洪水淹没,并且还能够引水灌溉,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升。
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陈明他们的名字会在大洋村的历史写下浓厚的一笔。
陈明能够参与其中,这是一种幸运,对他也是一种磨练,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1978年12月,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国家召开了会议,宣布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国内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传说中的大包干。
对外的改革则是开放沿海城市,形成通商口岸,建立经济特区。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开始允许各地有着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人员从事修理,服务,手工业个体劳动的个体经济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允许个人做生意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说做生意是投机倒把,被警察抓起来罚款和蹲监狱。
但是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大多数人都还在观望,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这个时候想成为个体户经商,不仅需要本钱,还要莫大的勇气。
因为现在干个体户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社会的地位非常低下。
谁若是当个体户了,恐怕连对象都难找,出个门都得带上口罩,害怕被熟人看见。
陈明到城里赶集的时候,细心的他发现,街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以前街上只有国营店铺,但是现在道路两旁多了个体户在摆摊。
有的人在卖衣服,有的人在卖鞋子,有的人在用缝纫机帮客户缝补衣服,还有的人在卖茶叶蛋。
总之,服装鞋帽,风味小吃,日用百货,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街上人头攒动,生意非常红火,吆喝声,叫卖声,砍价声,不绝于耳。
在农村,村民家种的蔬菜,家养的鸡鸭,还有鸡鸭下的蛋也不卖给供销社了。
村民则是拿到镇上或者城里去卖,价格比卖给供销社还要贵一点。
陈明在大洋村的感受最为直观,他发现原本死气沉沉的村子,好像一个晚上就活了过来。
每个人的脸上不再是那麻木的表情,而是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不仅仅是个人,就连国家都在努力发展经济,希望全国每个人都能富裕起来。
因此,想要富,先修路的话,瞬间流行了起来。
全国各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就连大洋村也不列外。
大洋村位于山中,进出只有一条山路能通行,村民每次到镇上赶集,来回需要走半天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