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话还是要的。
孙明台回道:“国朝养士二百年,正今日也,且禁军操练严备,正为可用,岂有失败之!”
令成观皇帝安心,只是这话毕竟是选择性的,用其他几位阁老私底下的话,只是听着可以。
甚至,一些当初反对朝廷削藩的人,暗中着:“若是陛下当年不削藩,朝廷精兵皆在京师,纵然陈贼威逼京师,国朝亦有数十万精兵可用!何惧其他!”
随着藩镇造反,义军起事,这下眼看着回到了嘉帝大乱的时代,要知道,算起明帝泰宁年间到灵帝年间的武勋叛乱,可才过去二十多年而已,不少人对于当年的大乱,依旧心有戚戚,都是认为,藩镇不可轻动。
强如当年明帝,都是一场大乱,如今今上,又何德何能,敢言削藩之事?
原本朝廷还能压下这类话,如今陈军已经快要兵临城下,不少权子都大了不少,甚至,有人上书皇帝,请罢削藩之策。
认为,削藩之议,实乃祸乱之根。当然,并非认为不可以削藩,只是朝廷太急了,导致此策失败。
自然,也有一些人,纯粹是恶意的,认为削藩干脆不校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就不必再言了。
虽然孙明台已经出征,但朝廷上下迁都的动作依旧不停,考虑到陈军实力,朝廷几位阁老认为,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冀州,首先冀州乃朝廷之根本,一个没有强大的藩镇,再者没有太多的反贼,朝廷北去,旦夕之间,可整顿一支精兵强将来。
届时,可从容收复京师来,反正当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危机。
北迁之议,大概是朝廷之中,议论最多的话题,往西,如今巫及人崛起,关中未必安全,加上关中藩镇和凉州的藩镇,朝廷恐怕有失去权力被操控的风险,南下荆州,虽然不错,有唐光健数十万大军,可江南毕竟经历刀兵,一片乱麻,正需要休养生息,恐怕一旦去了,就无力恢复中原事了。
加上蜀州向秀,这个野心之辈,再者还有淮州等地的藩镇,若是这些人投靠了陈军,恐怕凭借江淮与荆州之共险要,这些人能从容过江,攻击南迁的朝廷。
因此,想来想去,北方最好,甚至陪都在哪里,都已经考虑好了。
就是冀州城,作为北方重镇,本就是坚固险要,若是不幸之故,孙明台败了,朝廷凭借北方还能玩南北朝,加上各方割据的藩镇,陈军也未必能拿下。
甚至,在一些心中,如今的陈军无非又是一个青阳道之乱罢了,当年青阳道之乱,可比这个猛烈多了。
虽现在有一种改朝换代的气息扑面而来,但更多的大燕官吏,还是有一些底气的,毕竟,当年大燕情况比现在凄惨多了。
如何不能再次中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