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会儿。
白君河俯身将耳朵贴在地上,从远处隐约听到有脚步声。
于是不敢再歇息,招呼姚图透起身,继续奔逃。
……
次日一早。
齐城内,知县府外。
不少百姓围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你说这是怎么了?”
“谁知道啊,听说是那伙贼人下的手。”
“什么贼人?说来听听。”
“还不就是前些日子……”
“嘘……朝廷来人了。”
不远处,四人抬的小轿缓缓行进。
前方还有一人在驱赶围观的人群,百姓一看这架势,便知是朝廷的人,赶紧让路。
轿停,一人拨开垂帘,俯身走出。
此人正是之前来过知县府几回的万公公。
现场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烧成炭的木桩,仅剩有几个梁柱还屹立在灰烬中。
这个情形,如若有人在里面,那肯定不会有生还的机会。
万公公皱着眉头,眼神看向旁边恭敬站着的小太监。
手向后一招,轿后跟着的一队官兵走出,冲进废墟中,不停地翻找些什么。
良久,一位好似领头的官兵快步走到万公公跟前。
“禀报公公,搜查出几具残骸,但因已成焦炭,无法确认身份。”那人屈身道。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虽已有预料,但还是听的万公公非常不快。
“混账!没用的东西。”
说完,转身进轿,抬轿之人起身。
“回京!”
一声令下,所有官兵迅速集合,一路小跑跟在小轿身后。
待官兵离的远了,百姓这才开始议论,一时间谣言四起。
……
几日后。
皇城,慈宁宫内。
一位老妪正倚坐在木椅上,看着四周金碧辉煌的装饰,一阵出神。
“太后娘娘,万公公有信来报。”
一位小太监走了进来,细声说道。
“念。”
只见那小太监,将怀中信纸拿出,抖了抖,一字一顿的念道:“查到疑似十三皇子踪迹,请问太后,该如何定夺。”
“哦?有瑾儿的消息了。此事皇帝可知?”
小太监默不作声,只呆站着。
老妪见状,叹了口气,也不再出声。
却见宫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听着好似很紧急,步伐很快。
老妪正疑惑,是谁如此不知礼数。
就有一人快步走了进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万公公。
此时他正低着头,喘着粗气也不说话,就这么站着。
“万公公,究竟是何事,让你如此紧急,哀家方才听闻你的传信,正愁着无处商量,不曾想你就赶来了。”老妪问道。
谁知这万公公也不答,只管低着头。
见状,老妪内心思量一番,将左右侍从都指使开来,又令那小太监在宫外候着。
偌大的慈宁宫内,再无旁人,万公公这才抬起头,一路细步走到老妪跟前,在耳边轻声细语。
“什么?”
一声惊呼,老妪被万公公所道之事震惊了。
“太后娘娘,此事乃奴才亲眼所见,绝无虚假。”
事关重大,哪怕是被尊为太后的老妪,一时竟也拿不定主意。
“此事,皇帝可知?”老妪问道。
“应该还未传到宫内,不过也只是迟些日子。”万公公拱手道。
哪知老妪听完挥动着五指:“不是此事,哀家是说瑾……十三的事情。”
万公公摇摇头:“如是这事,奴才以为,陛下应不知晓。”
皇帝既然还不知道,那么知县府被烧一事,便可提前知会一声。
想到这,老妪心中已有主意,缓缓安排着:“派人到皇帝那边,将此事提前告知,至于十三的事情,现已无查证的可能,你我都要把它烂在肚子里,不可泄露出半点风声。”
语毕,又唤那小太监进殿。
“你叫什么名字。”老妪问道。
“回太后娘娘,小人名叫傅求安。”
真是个好名字啊,老妪心想,如果没有进宫,看他的年纪,应该娶妻生子了吧。
心中感慨,悄声与万公公耳语一番,便起身前往卧房,侍从忙搀扶着。
“来人!”
太后刚走,万公公便唤人将小太监拖到刑房,拔其舌根,又塞了些银两,逐出宫去。
可怜这小太监,还未明白自己为何会遭此劫难,就已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万公公亲自将他送出时,看着小太监痛苦的表情,说道:“知足吧,好歹留有一条小命,已是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