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百姓有田百亩,一年收入就有一百五十石。一个县令,一年收入不过九十石。百姓种百亩地尚有可能吃不饱饭,何况县令?不中饱私囊,如何养活自己?”
“一个五口之家,九十石足以。”昌理道。
“如果发的是九十石米,想必五口之家,还能勉强过日子。”县丞道,“可俸禄发的不是米,是半米半钱。四十五石米值多少钱,当然也是上面定价,这样一来,上下官员的工资就打了个对折,到手不过五十石,您觉得还吃得上饭吗?”
“这也不是你们这样做的理由。”昌理道。
“这正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县丞道,“倘若哪个县令真是一个清官,两袖清风,那么他死后连棺材板也买不起。”
“难道为官清廉就那么难?”昌理道。
“阁下,倘若做官要比做百姓苦,那我们宁可做百姓也不做官了。一个好名声能吃?你知道那万千的清廉学子,怎么做了官之后突然就贪了?当然是被逼的。”
“这个问题难道不能解决?”昌理道。
“当然可以解决。”县丞道,“岚国的官员俸禄在我国的五倍之上,我们有他们一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我国国库支不出这么多银钱。”昌理道。
“阁下如此为国家着想,真是令人欣慰,不过我之前不就说了吗,我国赋税太低。”
“百姓民生不易,如何能够加税。”
“上面不加,低下的官吏就会自己加,结果对百姓没有差别。何况,还有一个比田税更低的税。”
“是什么?”
“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