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是……现实是……
李幸之没有想到,哪怕自己已经一再放弃底线,想找一条最稳妥的出路,还是被现实啪啪打了脸。“城乡富余劳动力安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对李幸之的条件也表示完全合格,问题是……
“考虑到统一管理,咱们今年还是报名阶段。有应届毕业生或者是符合招工条件的先做好备案,再统一分配的。出发的日期定在明年3月初。”倒是很贴心,让大伙儿在家过好元宵节才走呢。
办公室的阿姨还热情地拿出表格让李幸之报名,毕业证……这个还没有,不要紧,咱们县里的学校,有学籍证明就行。身份证户口本这些是应有之义,毕竟是ZF部门,也要为企业担保的。性别女,年龄满18周岁……这些都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
“阿姨?报名费要这么多的吗?”李幸之瞪着一双杏眼不可思议地问道,足足八百八十元!这不是要了亲命了吗?她还以为劳动局吧,为人民服务啥的,合着不是免费介绍工作?
阿姨也不生气,哈哈笑着说,“你这姑娘也真是的,咱们单位还能骗钱不成?”她细细地跟李幸之解释了收钱的缘由——首先,劳动局去联络招工单位,这是需要费用的。其次,出行的组织、路费也需要劳动者自己承担,他们一批次都要几十、上百人,总不能由ZF承担路费吧?最后,每次招工的单位城市都是有本县劳动局的人员驻点的。他们会一路领着孩子们去那边,安排进厂、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总的来说,虽然有“中介费”的意思,但是比起那些中介,劳动局的服务要好上太多了。他们不仅要介绍工作,还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后勤保障的。这么听下来,李幸之都觉得这些钱交得值了。但是她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后来通过这种“正规渠道”出去打工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
无他,成本太高了啊!
这个时候的平均工资有多低?李幸之清晰地记得,她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工资是一个服装厂,刚刚进去只是小工,因为没有技术,底薪是极低的。哪怕从进厂开始就加班,一个月辛辛苦苦下来才发了500元。而老家此时的工资就更低了,他们班级里有“路子”的同学,毕业成为单位的“临时工”,一个月仅仅150元而已!
你还别不信,尽管当时在打工热潮最高涨的粤省,一般厂里一千多一个月就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但那得大工、熟练工,还有无穷无尽的加班做支撑。而在一般偏远的农村里,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百元。千禧年时湘西单位职工收入人均为218元,其他类型单位职工收入人均124元,这些都是有数据的,一点也不夸张。
八百八十元是什么概念?它几乎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杂费,或者一个农村家庭两头猪、或者两亩晚稻的产出。亦或者是城里一个家庭两个月的工资收入。在大多数只是因为贫穷而选择出门的打工的人面前,做何选择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