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那一夜,当时还在世的周顺帝和张玉材两人在御书房内,一直从亥时说到了寅时,最后因为早朝即将开始,二人的交流才暂时告一段落。(晚上十点到早上五点)
而具体谈论了什么,除了当时在场的御史言官和太子外,就再无其他人知晓了,关于那次夜谈的相关记录也被单独封存在皇室内库之中,成了一个谜。
其他人知道的,只有那天的早朝上,周顺帝屡屡走神,心思完全没有放在殿前百官的汇报之上。
而张玉材回到第一研究院后,也没有闲着,不过短短十数日之后,一个高达数丈的空心铜球和一个精铁打造的架子,被一同运送到了太和殿外。
至于周顺帝带着文武百官在殿外,看着张玉材用滑轮组,指挥几个普通人轻轻一拉就将铜球吊起的时候,在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周顺帝只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四周的文武百官也是表现得云淡风轻,表现之稳重,尽显大夏朝廷的风采。
另一种说法是周顺帝当时下巴都快惊掉了,身边的文武百官也都是两眼发直,呆呆的看着面前的一切,有的甚至惊讶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让人贻笑大方。
不过不管是那种说法,最后都是张玉材将铜球稳稳的固定在了精铁架子之上。
之后,他同着周顺帝,在殿外向文武百官宣布,大夏朝土地测绘及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
“将来,这空荡荡的圆球上,所刻之处,尽是我大夏之国土!”这是张玉材当时的原话,不仅被刻在太和殿殿门外的地砖上,还刻印在帝都第一研究院内,一颗缩小版铜球旁的石碑上。
张玉材说到做到,他在第一研究院成立测绘培训班,吸纳身体不错,但是没有考上功名的读书人进来学习。
测绘培训班只办了几个月,之后,他们便被派往了全国各地,进行土地的测绘,而张玉材则留下,开了更多的培训班,选择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助教,人最多时,全院上下足足有数千名师生。
十年时间转瞬而逝,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大夏朝内山脉城池与各色数字,研究院出品的各色产品也是极度的畅销,在民间声望极高,经过研究院培训的读书人,也逐渐进入了朝廷的各种新设机关,并掌握了实权。
帝都第一研究院作为一个民间机构,一时间的风头之盛,是自大夏朝开国以来所未有的,而张玉材作为研究院的核心人物,被朝廷的人称赞为无双之国士,被民间的人称为圣人再世,甚至有人提议为他修建生祠。
可张玉材不是一般人,他在察觉到这个情况后,没有一点留恋,果断的选择了离开。
不过他这次,没有不告而别,而是去找到了周顺帝,说明了自己的去意,虽然周顺帝希望他能继续留下,为早日实现大夏朝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可看他去意已决,也没办法,最后只得赐给他一道金牌,这道金牌不仅有如朕亲临,号令百官的作用,还拥有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调动大夏国内任何一队驻军的权限。
张玉材一开始也不打算收下这道金牌,不过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还是留下了,不过却没有随身带走,而是留在了帝都第一研究院内。
同时也留下了三道题,对着自己的得力弟子们说道,如果真的有人能答出这三道题,就将此道金牌交给那人,同时那人自动接任研究院的院长职位,并告知他,只要带着金牌往东方一直走,就能找到他。
话音刚落,张玉材便飘然而去,在这天地之间了无踪影。
而据张玉材留下的条子上的描述,这三道题分别是一道对子的上联,一句对话的一半和做出八句用“以”字开头的诗。
答题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必须一气呵成,不给休息的时间,而答案则是由研究院历代的代理院长保存,只有答对了前一道题,代理院长才能开启后面的习题和答案,而且为了保证能有良好的秩序,每个人作答之前都会登记,失败之后的一年内,都不允许再来答题。
这件事一被宣扬出来,便吸引了无数人来尝试,光登记用的册子都快装满了一间屋子。
不过不出所料,所有来挑战的人都败在了第一题之下,但还是有人孜孜不倦的去挑战。
最开始大家还夸赞他们有毅力,有恒心,谁知,到后来,忽然就变成了诸如什么,“连五个字的对子都对不出来,还敢说自己是大才子,恐怕是大傻子吧”这一类的言论,搞得大家都觉得很尴尬,毕竟那玩意儿再好,你得不到不说,平白还有受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也就渐渐没有人再去挑战了,热度一降再降,那三道题和御赐金牌也就逐渐变成帝都第一研究院的吉祥物了。
虽然原则上是不允许参加者泄题的,只是这来答第一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最终还是被传扬了出去。
第一道题是用的一张长九寸宽六点三寸的极品绢布,上面用最好的青墨写着那难倒无数才子的五个字。
“奇变偶不变”
“噗!”李涛听到这里,实在是忍不住了,口中的茶水再一次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