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叹了一口气,放松了身子,让自己重新进入梦乡。
袁媛何时能想到过,自己人生中的第十七个除夕,会过得如此漫长,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大年初一,即使临近卯初才睡,杨家人还是赶在午时前出了门。姚氏带着郁郁的杨梓,目送了一家人出门。看着穿着新衣的杨桢一步三回头的望着自己,姚氏摆摆手,示意着让她今天开心地玩。
大门外,两顶王记的乌布马车已经候着,刘妈妈抱着袁媛和李氏入了第一辆马车,二婶一家在另一辆。
这还是袁媛两辈子以来第一次坐马车,袁媛和李氏并排坐下,正好靠着窗边。袁媛十分兴奋四处张望,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两轮马车可完全和汽车不能比。马车刚一走动,即使有人抱着,袁媛便感觉自己不受控制地前后左右上下摆动起来,胃也不由得难受起来。不过,晃动的马车正好让车帘微微掀起,袁媛可以望着车窗外来转移注意力。
汴京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杨家所在的位置便是外城的东北部。今天,她们出发要去的第一站,是举行庙会的大相国寺。
杨家大门所朝的巷子名叫泰山庙巷,因巷中的泰山庙而得名。出了巷口便是一条名叫南斜街的长街,宽阔道路两旁有朱门大户的府门,有寺庙和集市,穿插在各种店铺之中,占地颇大的张家药铺、挂着彩棚的澄心酒楼、梦里茶庄,甚至还有几家挂着彩灯的什么苑什么楼……
最具人气的,还属招揽过路行人歇脚的小餐馆。积雪未融的午间,四面通风的餐馆里,略微黑黢黢的布蓬遮住寒风,然而食店中进出不断的百姓,从操作间飘出来的白花花热蒸气,还有堆在路边的白雪……
这一派景象太过生机勃勃,袁媛不禁意识到,书上画里看到的古代市井之气,是真的鲜活地出现在眼前了。
马车走不到十分钟,街道两旁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各种有挑着扁担,或是坐在无篷牛车上,或是结伴而行……路上亦是出现许多的马车、驴车和牛车。杨家的马车只能放缓速度,各种车辆和行人遵守秩序的排队,慢慢往前移动。
看到突然慢下的脚步,袁媛问:“这是到哪了?”
刘妈妈也朝外看了一眼,说:“到朱家桥了,再往前一点便是旧曹门了,咱们这就要进子城了。”
袁媛油然而生出一种激动,想到自己即将要到达这个朝代最繁华的地方,亲眼见证到中国古代的都市,说不定还能遇上几个历史名人,心中涌起豪情万丈。
然而她还在脑补着的时候,刘妈妈伸手就要拿开袁媛掀着帘子的手。
袁媛一愣,这才看到刘妈妈摇摇头,对她说:“咱们这就要进去了,桢姐可不能这么掀着帘帘子,别人看到不好。”
袁媛当然不乐意,好不容易能进一回城,结果还不能看,这怎么行。
袁媛不乐意地把车帘放下,却把布角戳进窗棂里,还可以通过露出的两个小洞向外边看。
她看了眼李氏,果然李氏也在看着她。袁媛想着,既是孩子,说不定用孩子的方法还能奏效。
然后,开始吧嗒着起自己荷包,里边有早上放进去的狮子糖。找到后,怯怯地递给李氏,撒娇道:“婆婆,桢姐把狮子糖给你,咱们就让帘子这么放着可好?!”
李氏看着杨桢软绵绵掌心里的狮子糖,没好气地对刘妈妈说:“你看这小猴精,真不知从哪学来的招!”
李氏这么说,便是答应了。袁媛松了一口气,摆出了副忸怩作态,屁股更往窗边挪去,恨不得把眼睛都戳出去。
进了旧曹门,是笔直的曹门大街。往前走到与之十字相交的马行街左转,再往南走到头便是大相国寺。
然而还未到马行街,杨家马车便已被堵在路上,刘妈妈指着前方鹤立鸡群的楼告诉袁媛,那是马行街上的樊楼,也是京中第一大酒楼。袁媛望着越来越近的樊楼,五栋三层高的楼群,高低错落,各楼中间飞桥栏杆相连,珠檐绣额,雕花飞鸟。
心中感叹都是名胜古迹啊,这楼到现代时都没听过,八成是毁了,看来得想办法进去瞧一瞧。
这么望着樊楼许久,杨家马车好不容易转了个弯,整条街更是拥堵了。随处是麇集的人群,人声杂乱,游人中有挑力脚夫、诸类工匠、高声叫卖的小贩、和她们一样全家出游的开封百姓。
两侧更是各式各样的铺子一间紧挨着一间,有什么头面铺、翠铺、刷牙铺、花朵铺、漆铺、金银铺……
在元日的催化作用下,好似一个热腾的水壶,袁媛只觉得这场景好像小时回老家和奶奶去街上赶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