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府离杨家甚远,杨家在外城东北部,郑府在内城正西西华门附近。
郑家的马车花了一个时辰,才带着两母女横穿内城到了郑府。马车从郑府侧门进入,到垂花门前才停下。
这时,早已等在门前的仆妇迎向前来,有礼貌地行礼道:“杨家娘子有礼,奴家是夫人院里的丫鬟。夫人知道娘子前来,特让奴家前来迎候。”
姚氏带着杨桢向她行了礼后,亦步亦趋跟着她走进内院。
郑府的人颇为低调,从接人的院子到领人的仆妇,都一副小心谨慎地模样。
郑家家宅相比杨家更大,二进的院子布置得也更为古朴雅趣。
郑家仆妇带着姚氏、杨桢穿过东厢的抄手游廊,杨桢转头观察了郑家的庭院。
虽是冬天,郑家庭院在可以装点下,不见丝毫枯败之气。
靠近正堂的甬道左右两侧栽种着两株有三四米高的树,经过一个冷冬后,枝丫上已开始萌发些许幼芽。
庭院外沿每十步摆放着孩童般高的金桔树盆栽,叶间还零星点缀着黄澄澄的金桔。
这会儿,二进院子中正在进行火热的大扫除。
庭院里的下人正被指挥着摆放十几盆开得正好的黄菊与四季海棠。
游廊之下,高个儿的小厮们正踩着凳子仔细擦拭窗台和廊栏,手捧器具装饰品的丫鬟鱼贯而出。
郑家现在这般光景,绝不像是准备好要招待客人的样子。
姚氏没想到二道门里会有小厮,赶忙偏头向里,牵着杨桢快步随领路丫鬟从耳房的通道往二进院子后走去。
二进之后是一排后罩房。丫鬟领着姚氏和杨桢了后罩房的偏房,这时里面已有不少人。
杨桢在跨进门槛时顺势抬眼看了下屋内的情况,正中坐着个五十出头的妇人,左右两侧也坐着年轻的妇人。
看到领路的丫鬟向上座妇人行礼后方知这是郑绅的妻子、永宁郡太夫人,姚氏带着杨向郑太夫人屈膝行礼。
郑太夫人稳受了礼后笑道:“娘子莫要多礼。今日老身贸然请娘子前来,必是惊扰到娘子了吧?”
姚氏听了,连称不敢。
郑太夫人把视线转向杨桢,好奇地询问道:“这可就是对出‘孙行者’的姐儿?”
果然是因为对联。
姚氏和杨桢各自在心里想道。
“不瞒娘子说,今日请娘子前来,是因为宫里面有人要见姐儿。辰正才传话到我这,如此失礼请娘子前来,事出无奈,望娘子莫怪。”
杨桢抬头看她,郑郡君面相和蔼,虽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仍然能看出年轻时必有艳如桃李般的美丽。
姚氏一脸急切,赶忙推辞:“太夫人过誉了,宫灯之事不过过是小女儿戏之言,绝当不得数的,还望太夫人帮忙向宫中传话一声。”
郑太夫人却摆摆手:“这下联是你家姐儿对出的不假吧?既能得赏识,那当真是个聪慧的,娘子不必过谦。”
郑太夫人这番话一出口,姚氏倒是不知该怎么回话了。
郑太夫人见姚氏语塞,赶忙岔开话题,介绍起自己的儿媳和孙女:“不说这个,这是我家大郎的新妇和两个姐儿,这是我二郎的新妇和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