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两个姐姐,我们便有了两个姨。这个称呼家乡也不做区别,只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序,分别叫大姨、二姨、三姨等。
妈妈去世的早,两个姨就更加的亲切了。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时常想起她们,回家乡后我们都会抽出时间去看看她们。也许是因为对妈妈的思念吧,见了她们就好像是见到了妈妈。
大姨嫁到了离舅舅家不远的村子,也就五六里路,距离二姨家也不是很远,也是五六里路。农村的村子基本都是一样的,只是这个位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的县城,周边沟壑纵横,资源贫乏,干旱少雨,每年的庄稼收成都不会很高。大家都靠天吃饭,没有谁家能比别人家能好太多,只有相对来说,哪一家稍好一点而已。
大姨嫁过去后,生了两个孩子,一双儿女。孩子们健康的成长,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幸福美满。女儿很快长大,已能够帮大姨分担家务了,儿子尚小,但也开始懂事了。
幸福的日子连老天都嫉妒,总要降下一些灾难,好让我们记住生活并不只有幸福,还有不期而至的痛苦。
那时候,人的寿命普遍都不长,医疗条件又很差,在现在看来普通的疾病就可能无法治愈,会夺取人的性命。姨夫突然身染疾病,四处求医都没有效果,迁延几年便撒手人寰。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留下一双儿女让大姨抚养。
那时候的农村实在太贫穷了,女人如果带着儿女改嫁基本不可能的。再加上过去对改嫁女人的歧视,会让人一辈子都受尽白眼,抬不起头。
两个孩子尚小,靠大姨一个人养活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大姨苦苦撑持,身体日渐消瘦,精神状态也非常不好。尽管如此,也得咬牙挺着,两个孩子的吃穿还要靠大姨一人来维持。
苦日子总会有个尽头,老天也有恻隐之心。几年之后了,大姨夫的弟弟长大成人,也该到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家里穷,也找不到愿意嫁的。哥哥又留下了一双儿女,尚未成人,嫂子一旦改嫁,两个孩子可怎么生存,一家人都很犯难。
大姨又勤劳贤惠,为了两个孩子,一直独自生活,实在非常的艰难。于是经村里人说和,新姨夫便娶了嫂子,共同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庭,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
新姨夫识文断字,有文化,适逢教师严重不足,大量招收代课老师,新姨夫便顺利的在村上小学教书去了。有了薪水,养活一家人便容易得多了。后来大姨又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一家人便恢复了热闹和幸福,每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姨夫性格开朗,脾气和善,很受孩子们喜爱,大姨夫眯起眼来的笑脸,实在是非常的亲切。
大姨夫也很喜欢孩子,我们也愿意去大姨家玩。每次去了大姨夫总要考我的学习。
“来来来,给姨父背一下乘法口诀,我看你学的怎么样。”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七九六十四……”
“等等,等等,七九多少,好好想想。”
“七九六四,不对,七九六十三。”
“哎,这就对了,要好好背啊,一定要记住,忘了就会算错。来,奖励个糖吃。”
答对了他就很高兴,给个糖果作为奖励。答错了他就一脸严肃,拉我过来弹个脑蹦子。
“怎么又记错了,这个脑袋瓜子怎么就不用心呢?过来弹一下,以后就记住了。”
“哎呦,好疼啊!”
“疼才能记住,不疼又忘了。好了,去玩吧,去找姐姐玩去。”
小时候逢年过节经常的去,去了我也很喜欢大姨家的氛围,觉得这个家充满了欢笑,幸福美满。前些年大姨夫去世了,我还想起他弹我脑蹦子的事情了。大姨依然健在,幸福而长寿。
妈妈的兄弟姐妹们对我们几个一直非常好,很喜欢我们。小时候我也喜欢去他们家。尽管被淘气的表弟尿到了我的身上我非常的生气,看到表弟被二舅狠狠的收拾了一顿,我也就满意了。
二姨是个苦命的女人,一生坎坷,据说二姨是与大妗子换亲嫁出去的。那时候农村的条件太差,孩子长大娶个媳妇十分的困难。家里条件太差的,没人愿意把女儿嫁过去,明摆着女儿嫁过去会受苦,宁愿另外再找。家里条件不错的,如果孩子自己有问题,也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过去,同样也不愿意女儿过去受委屈。
如果两家都很穷,都有儿子和女儿,实在没有其它办法,两家就会商量着换亲。于是,大妗子嫁给了大舅,二姨便嫁给了大妗子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