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文帝,苏先明和赵谦益。
只不过这这三个人,文帝是皇子,苏先明是尚书之子,赵谦益则是个平民,身份差距太大,所以“三子”的名号就没有流传开。
但是赵谦益虽然是平民,却懂医术,知天文,晓地理,更能观天象,是难得一见的术士奇才,所以他自己的名头倒是比“三子”还要大些。
因为术士可不是一般的神棍,那是帝王之术,只有辅佐帝王的人才会的。
原本这也没什么,可是十年前赵谦益忽然失踪,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大概是说赵谦益风头过盛,文帝容不下他,还有说通敌叛国被秘密处决了,等等等等,花样百出,让这件事更加扑朔迷离了。
郁承君显然也想到了,又加了一句道:“让单二找国师的时候小心点,别被父皇察觉到了。”
不管流言如何,防着点总是没错的。别人不知晓文帝,郁承君可是清楚的很。
单一点头,抖了抖身子。
又过了几天,苏忆完全没事人一样,该干嘛干嘛,德妃差人问的时候照实说是很久以前在宫外中的慢性毒,现在才发作。
然后大家都以为是苏忆之前在外面开医馆的时候可能得罪了谁,反正是慢性毒,毒性也不大,慢慢调理也就好了,就都没当回事。
辅国公在情况未明的时候上了一封奏章,里面又是表忠心,又是为文后求情,一字未提请念及生了郁承嗣有功什么的,典型的就是让皇帝放心,我是忠于你的。
然后文后的禁足就解了,只是文帝说马上就是文后的千秋节了,让她多休息休息,宫里的事都交给淑妃和贤妃打理了。
至于德妃,案子一结,说是个误会,立马又缩回自己的德庆宫,过自己逍遥自在,不问世事的生活去了。
按说以德妃不在意的性子应该也和文帝的胃口,可是德妃容貌不出众,她不在意,文后也乐得轻松。
所以文后才说文帝打着和付心相似的借口纳新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是明面上都没说而已。
又过了两天,一道懿旨下来,说让苏忆主管这次文后的千秋节。
苏忆手里拿着明晃晃的懿旨在忆君院里来回踱步,烦恼道:“我哪会主管什么宴会啊,从小到大家里最多三个人,桌上不超过五盘菜,现在让我管这些?”
这可真是太难为她了,也太看得起她了。
铃兰把苏忆手里的懿旨接了下来,递给铃语好好收着,道:“这可是无上荣誉啊,多少人抢都抢不来呢,不说别的,就其中的油水都能捞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