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弹劾彻查季铖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到了我的桌上。
这天季铖把折子分完类,其中弹劾他的折子累积高过了我的头。
我这几天基本上把这群人的论调看了个遍,弹劾他归正官员的身份或是对部下的监管不力我也还能接受,但有的人竟然直指他意图谋反或者是梁国派来的卧底。
望着这一堆折子,我急怒攻心之下一挥手把这些折子全部推散乱到地上。
“每天就没别的事情可以上奏了吗?全写些废话!”
季铖沉默地去拾掇这地上的折子,我抓起他的手腕喊道:“别捡,别捡,有的人国家危亡他不在,落井下石他争第一!”
他沉默了许久,喉咙那里几经滚动,终于望着我问道:“陛下,有些事,臣一直想问您。”
“什么事?”
我望着他那沉稳的目光,听他问道:“陛下,为何您要突然这样宠信臣?”
这句话直击我的防线,我一时堵住了喉咙一般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三年来老齐君不看重他,杨翊上位以来这半年更是视他为眼中钉,我为何突然之间就将他提为御前侍卫了?
他凝视着我,等待着一个答案,那眼神里隐隐有着期待,我想到了答案。
我回道:“钦岑,你还记得你之前上呈上来的《卮言草简》吗?”
《卮言草简》是他综合了多年在梁所得的地理,政治,军防等各个信息,又结合齐国本身的兵力人员等所写就的如何攻梁复国的军策。书里所写攻防需要的人员,粮草等的数字精确到了个位数,有的攻防地点甚至缩小到了某县的某个标志物。
我曾见他无数个日夜里伏案撰写这本书,然后他将这本书作为他最珍贵的宝物呈了上来,可是…这本书最后连见光的机会也没有,最终和其他被废弃的折子一样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积了灰。
他的等待与期望,在许多人眼里,成了个笑话。
他听了我的话,眼里的那份期待果然渐渐溢出了光,我继续道:“朕就是前不久才看了,终于想明白了。”
我看得出他在竭力隐藏着自己的情绪,我认真道:“所以朕相信你,朕相信你能够为我国收复故土。”
窗外猛地一声雷鸣,暴雨倾盆而至,雨点打落在窗边像是在心上击鼓,我看到他朝我跪下,他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着,伏在地上的手背上青筋暴起,我以为他又会像以往那样对我说一句“谢陛下”,可是这次没有,他只是抬起头望着我,沉默着,凝视着。
窗外雨声淅沥,我却好似在他眼里看见了星河。
到了上早朝的日子,我为季铖的事情翻来覆去一夜没睡,精神不好导致我心情也不太好。
罗鴻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他一身的大义凛然,“陛下,季铖的身份,于祖制上,于礼制上,都不应该做陛下的御前侍卫。”
紧接着,又是吴舜卿一身正气道:“自我朝太祖皇帝以来,哪个御前侍卫不是太子从小的书伴,或是一等宗亲?季铖且不论他本就只是归正官员的身份,就算是前朝季御史公子的身份来说,他也不能胜任此职!”
我悠闲地靠在龙椅上,凉凉地笑道:“继续,继续。”
又有兵部尚书谢朝旭站出来,一副舍我其谁的模样道:“陛下,关陕寇乱,皆因季铖而起。”
然后又是御史的谁站出来,说辞还真冠冕堂皇,“季铖于功于德,都不足以承陛下抬爱,何况他自梁而归,身份实在不明。”
朱梓看样子也忍不住跳出来了,“如今关陕寇乱一天大过一天,季铖他有推不开的责任!”
我终于忍不住怒道:“关陕寇乱,季铖有责任,你们没责任?朝廷没责任?”
我这一嗓子吼得我喉咙疼,群臣们吓了一跳。
我在心里骂自己又没管住自己的脾气,努力平息着怒火道:“当初季铖带那些人回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将朝廷能将那群人编入军队,是朝廷做的主意以降民身份把那群人安置在了关陕,却又只给他们一年的安置费。这不是在逼他们造反吗?”
我这话说出来,朝臣们霎时愣住了,显然都没料到我会这么护着季铖。
看着他们的表情由惊转怒,我不得不认清这样一个事实:我永远别想用我的道理去说服一群偏见印在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人。
罗鴻又是打了头阵:“安置归民的政策是先皇所定,陛下的意思可是在说先皇的不是?”
接下来,朝臣们一个个跟鲤鱼跃龙门一样积极,“我朝以仁治天下,这群乱民不感其恩,却贪得无厌,甚至作乱造反,这明明是辜负了先皇对他们的扶持!”
“若是心中有国,有大义,怎会做出为寇作乱的事?分明是这群人原本就是匪人!”
“我朝军队已然完善,增多这么多乱军又是为何?陛下倒是以为先皇的处置有问题么?”
一张张嘴跟唢呐一样吵得我脑门疼,我明白,我是踩着有些人的尾巴了。
烦躁之中,我突然想起方曦还没说话,我下意识望向了他。
他和我对上了眼,明白我这是要他帮我说话了。
于是他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