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鹰视虎顾,脑海当中出现了一个名字。
在廉颇之后,李牧如同一颗明星冉冉升起。
不久前,这位赵国传奇名将缔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他以一支北疆偏师,几乎全歼十万秦军。
震惊的一战,李牧成为赵国抵抗秦国的希望。
赢政十三年前234秦国大将桓率军大举进攻赵国,围平阳、武城。
赵王急令大将危辊前往救援。恒反戈一击,大破危辊,杀十万赵军将士。
这对赵国可谓是沉重一击,国家已到生死存亡之关头。
赵王紧急从北疆召回李牧,把阻击桓的重任交给他。
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李牧又一次光芒四射。
公元前233年,恒抉胜利之威,深入赵境。
他采取大包抄战术,先扫荡邯郸北部的赵军据点,实施迁回,围攻赤丽、宜安两城。
倘若赤丽、宜安二城失守,秦军将实现对赵国首都邯郸的合围,届时赵国危矣。
李牧临危受命,纠集了一支军队,驻扎在赤丽、宜安东部的肥城。
这支军队主力应该是来自北方军区,即李牧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李牧行军作战的特点是善于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兵种的优势。
注意骑兵、车兵、步兵、弓箭兵的搭配与协同作战,做到远攻与近战结合,进攻与防御结合。
他的军事原则是打歼灭战,不仅是击溃对手,而是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由于长年在北疆与匈奴等游牧民族对屿。
李牧的部队精于骑射,具备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飘悍善战。
桓是秦国名将,他入赵作战已有一年之久,虽屡战屡胜,却已是疲惫之师。
赤丽、宜安两城尚未攻下。
李牧的生力军已经赶到宜安以东的肥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秦军的位置相当不利,随时可能受到赵军的左右夹击。
对桓来说,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退却,避开李牧的锋芒。
桓却低估了赵军的力量,尤其是低估了李牧的能力。
在桓等新一代将领崛起后,秦军几乎从未打过败仗,自然对任何一个对手都有轻视之心。
李牧是一位有着卓越领导力的将领,他善于鼓舞士气,此时赵军上下,都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投入战斗。
李牧证明了自己是秦军的克星,他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史记中是这样写的:“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可惜的是,史书对这场精彩的战斗没有很多的记录。
这是因为秦统一天朝后,把六国史书全烧了,因而具体的详情被淹没了。
李牧歼灭秦军的数量,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因为桓遭此惨败后,不敢回秦国,只身逃往燕国,并改名为樊於期。
以秦国法律,临阵叛逃乃是死罪,桓曾消灭十万赵军。
倘若他的伤亡没超过十万人,何至于畏罪潜逃呢?
宜安大捷,使赵国避免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李牧力挽狂澜,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赵国,并收复许多失地。
鉴于他出色的表现,赵王封他为“武安君”,这个名号曾经属于战神白起,而李牧就是赵国的战神,他配得上“武安君”的封号。
不过,此刻的李牧正在防守北疆。
廉颇下台之后,赵王迁下一个调用的大将显然便是赵国武安君李牧。
想到李牧,黑夫头疼。
李牧比起廉颇,更加难缠。
不过,黑夫知道,秦国最理想的出兵数量便是三十万。
“大王,臣以为,此次出兵,以三十万为宜。”
黑夫恭敬道。
嬴政不动声色,气定神闲。
沉默许久。
大殿鸦雀无声。
“王翦将军,汝以为呢?”
嬴政心中已有定数,出于对王翦统兵才能的信任。
故而才询问一番王翦。
王翦站出来,看了一眼黑夫,向嬴政恭敬一拜:
“末将以为,三十万亲兵足矣!”
“好!”
嬴政俯身前倾,拍案定夺:
“三月后,就以三十万秦军攻赵!”
望着眼前的嬴政,气定神闲,运筹帷幄。
霸道,却不嗜杀。
黑夫不敢相信,这就是后世传闻的暴君。
看来,儒家把秦始皇黑化了。
毕竟,秦始皇可是坑杀了四百多个方士。
再此之前,秦王嬴政是秦国人人爱戴的明君。
嬴政眼睛放光,满意的目光大量黑夫。
“大秦有此勇士,天佑大秦。”
清明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