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之中,后灵柩一脸纠结地抚摸着那些件衣物,虽然知道受礼过重,但想到要将这些退回总是很犹豫。
随后她摇了摇头,犹豫不决是最要不得的:一旦修行,便是追求真实的自我,并加以控制。
想起这句话,后灵柩,闭上眼,放下心,深吸口气,终是做出了决定。至此,她摸出绑在小腿上的月缺。锈迹斑斑已然去半,已是她自己独立保养打磨的结果。
随即一个甩身把爬到身上的沙蝎甩到墙上,从包裹里取出符箓贴上,蹦蹦跳跳的走出塔去。
迎面是她熟悉的哥哥,带着斗笠,隔着面具,都能看见他的眼睛清澈见底,不似常人,闻得清音入耳:“伊的心境似有进步?”
未等后灵柩回答,姜离璇自顾自地继续说着:“不必一味苛求心境的完美无缺,过犹不及,随性即可,当然,各人个行。”
后灵柩似懂非懂,只是点了点头,手上抱着一个包袱,不知所措。姜离璇似是看出她有什么犹豫之处,便道:“伊若有什么想做地就尽管去吧,不必在意吾。”
看着后灵柩自身边飞速奔过,姜离璇却是随意坐到一块大石上闭目假寐,心里却是在核算之前的事情。
一寻金禅,共有三事,除了问疾之外,一者事关恶龙,一者涉及印法。除却无可奈何的寒疾之外,前者姜离璇虽然打定主意不去管它,但还是留了一个心思,他对恶龙一事有所怀疑。关于金禅与恶龙之间的关系,以及白羽倦尘客之间的。
匆匆一眼,不及久视,但姜离璇依旧发现金禅所处的心觉与恶龙的灵界有相似之处,然而更进一步的猜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是无意义的。
在这里,修士需要的并非什么实证,而是心证。不然无意义的怀疑很长久的折磨道心,虽不致入魔但也会使得道途艰难。
终有水落石出之日,到时再做分说。
至于印法,则是与金禅同游所修习。犹记得其昔日所言,印法,于之而言是三密之术,本誓之外显:始于意动,连接三身;发于口动,传遍法界;成于身动,三密加持。
这里已经依稀能见些许金禅的道途影子,与主流已有一定的差别,但在心神所视,不过是盲人摸象,修士观道——各有视限罢了,因此可以做一定参考。
只是金禅所修的道途对后来者似乎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即便无此影响,姜离璇也不会去修金禅的道。
观道既有所得,何必行其他路,证道便是。
不过并不妨碍姜离璇与之参考对照所学,在这个过程中姜离璇是占了一定的便宜。只是因果相偿,致使姜离璇在当年最后的交手中吃了大亏。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低语道:“因果之偿,至今难忘。”
身处瀛洲的老佛如有所感,破口大骂道:“我呸,亏死佛爷了。你小子少得了便宜还卖乖。”
是以姜离璇一会金禅,也是想确认传授后灵柩印法会不会对她有所影响。
原本也考虑过其他,最先想到的是剑法,但这就相当于金禅传人印法一样,连传者都不能确认这过程中生的影响。因为一人所修之道并不会由其之意志转移,尤其大多数道途行至最后,以道心代尘心,意志也会为道所化。从某种意义上,修士的大多数意志对于其所修之道是无意义的。
因此,证道的过程是修士与道的切磋琢磨的过程,行走于悬崖尺道之上,一个不慎失足便是万丈深渊,最常见的便是日孽。
总而言之,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剑道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影响深远,无法让他忽视,因而姜离璇虑及剑道,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