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举例说明
徐邦宁的答卷答得的确没错,可是他错在,他答的,与他所做的,完全不一样!
正如他答卷中所言,人之所礼当如何?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克己复礼,以尊君臣,以分上下,以谓父子,以得兄弟。
说白了,既然你守礼,那为何还要抢夺原本属于你兄长的东西呢?
这是守礼吗?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么?
“言行不一者,圣人之耻也”
“老大人这话说得不错,自古言行不一者,皆遭世人唾弃也,非遗臭万年不能是也。”
“学生对此也是深恶痛绝,然则学生愚钝,不知老大人何以言道学生言行不一?”
徐邦宁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这本就在他的计划之中,他也早已料到刘侍郎会这般阻碍他过关。
所以当他心中已有完整的编剧台词时,表演自是轻车熟路,毕竟谁没有过逢场作戏呢?
“徐邦宁,此事在这偌大的南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你莫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刘侍郎瞥了他一眼,脸上尽是不屑之色。
“哦?”
“竟然人尽皆知?那还请老大人细细道来,学生当真不知。”
徐邦宁面露诧异,惶恐不已。
众人见状,不少人当即忍不住偷笑起来。
“当真要本官明言么?”
“还请大人明言。”
徐邦宁恭敬不已。
闻声,刘侍郎一声冷哼,站起身来。
“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立大不立贤,尔乃国公府二公子,竟抢夺大公子之爵位被立为世子,难道不是违礼?”
“尔既在答卷之中言道人之所礼,君臣,父子,兄弟。”
“便该当知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非礼则乱,非礼则恶,尔口口声声大放厥词,对圣人之理推崇备至,然则实际上却背道而驰,枉费礼法,罔顾仁义,实乃无耻之耻!”
刘侍郎不会口下留情,他此次前来南京国子监的任务就是要将徐邦宁搞得臭名昭著。
一番话落下,学堂内的监生们皆是眼观鼻,鼻观心,闭口不言,甚至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上一次差点被殃及,这一次大家都学聪明了,远远站在一边旁观,心中还暗暗祈祷一会让血不要溅到自己身上。
“老大人,礼者,起人之所欲也。”
“前元四年,汉景帝立刘彻为胶东王,景帝长子,刘彻之异母长兄刘荣为太子。”
“前元七年正月,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同年六月,刘彻被立为太子,是为汉武帝。”
“汉武帝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起也,也可谓礼之所兴也。”
“他尚且是废长立幼之果,老大人为何不言他抢了临江王刘荣的皇位?”
“同理,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以秦王为太子,登临大宝,后开启贞观之治,被尊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