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镇上居民为啥那么积极的给祝为民送摊屑?
固然有感谢祝为民干掉蟛蜞帮,让大家出了口恶气的缘故,但更主要的还是镇长的功劳:
周得同做事公道,把从蟛蜞窠拉回来的物资,分作三份。
首先是补足各家被“征粮”的损失,这里面祝为民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他提出,小家小户的多补点,家大业大的少拿点。
理由也很充分:眼下是抱团过日子的时候,人越多,六场也就越安全。
一番话说得镇上头面人物点头不已,纷纷称赞祝先生文武双全,上阵管军,下阵管民,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说到后来,几个晚发言的直埋怨说书先生类似的词儿太少,他们都没得“借鉴”了。
其实大伙都是人精,在这个大幌子之下,镇上第一大户唐全禄拿到的“补偿”是最少的,他倒也识相,千恩万谢的领了东西就走,从头到尾没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脸上还挂着笑,就是比哭还难看。
他这么“懂事”倒也让大伙难以下手,弄掉他是容易,可他大儿子背后的猪太君可是真会吃人的啊。
打狗还得看主人,打汉奸当然要看皇军的脸色了,眼下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国民政府虽然从武汉转进到重庆,但好歹几场大战下来也拼掉不少鬼子兵,但萝卜头依然握有战略主动权,大伙在刺刀下还得捏着鼻子过日子。
第二部分,作为“保卫三中”的奖励,加上这场战斗总共收获了三支老套筒步枪,一支快慢机,100多发子弹,外加手榴弹5个。
看上去不起眼,但加上原有的两长一短,现在的保卫三中拥有两短五长,总计七支钢枪,算上铁砂土枪,基本上能人手一支,在南汇已经算是不错的武装力量了。
要知道,号称浦东最强民间武装力量的周浦商队,最强盛时也不过30支长枪,当然里面还有两挺机关枪,只是鬼子来了之后,就统统被收缴了,“皇军”治下,就是“皇道乐土”哪儿用的着这些?
再说,万一有“刁民”对“*****圈”不满,架着机枪堵中队部的门,那皇军也是心里发毛的。
有了武器,其他自然也要提上去,伙食上就比以前提升不少,周得同直说,从今往后每天都有大荤而不是河虾鲫鱼这种用来凑数的水产品。
其次保卫三中要有统一的制服。
按照祝为民的意思,直接仿造国民革命军的灰色军装算了,小翻领挺精神的也挺神气。
却被一群老成持重者所反对,理由很充分,这年头还是东洋萝卜头说了算,在他们眼皮底下穿成这样,这不是讨“清乡”嘛?
要过日子就得学会看风向,皇军和黄协军的军装不也挺不错?
祝为民气得拍桌子,放言要是让他穿狗皮,他就掼纱帽不干了。
眼下他是镇子里的岳武穆转世,谁敢让他走?
一番商议后,大家各让一步,保卫三中穿的是工厂里的藏青色劳动布工作服,虽然不伦不类,但看上去比原本的短褂作裙是像样多了。
祝为民也终于从长衫和香云纱短打的斗争中解脱出来,这让他松了口气。
这一切都是靠托了老蟛蜞的福。
至于第三份物资则存储起来,以备皇军“征粮”。
这样一来,1940年的春节,大家应该是能过的舒心些。
小老百姓没啥大本事大志向,小日子能安安稳稳过下去就是最大心愿。
比如祝为民,此刻他竟然暗地里琢磨,是不是该拜托周得同给自己说一门亲?
还没等他张口,一大堆事情袭来,差点把他压垮。
最大的事情是那些蟛蜞帮的匪徒。
按照冯有福的建议,索性全部活埋,让他们自己挖坑,然后跳下去,,镇上的青壮年只要负责填土就行,简单省力,效果超群,绝对永无后悔,而且能立威,今后不管是谁,再要来镇上“征粮”、“借钱”都得琢磨琢磨代价。
把祝为民和周得同给吓得半死。
打仗时开枪是为了保存自己,和战后活埋人那是两码子事情,哪怕是匪徒大伙心里也过不去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