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国大约有六万汉人,近万汉兵,这部分人是白虎国的统治基础,是白虎国的“国人”。当然,经过六十余年,即使是这些汉民,也已经混入了大量来自夷人土著的母系血统。由于识文断字之士的极度稀缺,很多小孩夷语比汉话还说得顺溜,因为这些小孩的教育大多源自他们那些夷人老娘,而他们的汉人父亲由于常年征战、开矿、捕鱼和劫掠,并没有多少时间投入家庭教育。
这些汉人中,有一小部分是侥幸从孙策的屠刀下逃出的严白虎旧部的后裔,其他大部分都是后来陆续搜罗来的,成分很杂,有曹操屠杀徐州时逃亡海上的难民,有黄巾贼,有被孙策、孙权追杀得逃亡海上的人,海贼、渔民、海商……不一而足。不得不说,汉末的天下大乱,不仅成就了中原群雄,也成就了这个远在东海深处的白虎国。没有他们,仅靠严白虎那点旧部,是无法在夷州立足的。
严齐早就意识到文化传承上的危机。整个白虎国的读书人也就许家那几个,远远不够。劫掠海盐城那次,他就特意叮嘱严蛟,抓些读书人回来,可惜未能如愿,还把许奋给折进去了。
现在好了,许毅行刺事件后,除了他那三个嫁给夷人头领的女儿,整个白虎国已经没有别的许家人存在。许毅的行刺孤注一掷,他带走了所有忠于他的门客。也就是说,现在的白虎国,已经彻底沦为文化沙漠,就算孙皓不征讨他们,这些汉人军民迟早会被夷人同化,慢慢地忘记自己的语言和历史,忘记自己是怎么来的。再过几代,他们只会以为自己也是夷人。
夷州上的夷人大约五六万户,二三十万之多。白虎国也只是羁縻统治了大部分,还有几万人尚且不服王化,他们身处深山,严齐也拿他们没招。
历史上,白虎国大概也是这么消亡的,没有给后世留下半点痕迹。如果不是孙皓的偶然发现,那么在华夏的史籍中,永远不会记录他们的存在。
当然,现在的严齐可顾不上文教事业了。孙皓、孙奉都已经来了,白虎国危在旦夕。
孙皓登陆后,夷人第一时间把消息传给了严蛟。
“海边来了几百艘船,还有不少巨舟大船,那错不了,吴人来了。”严蛟叹了口气,“吴军正在登岸,立足未稳,不可坐失良机。传令,全军出击!”
严蛟作为抵挡吴军东海水师的先锋,手下有三千汉兵和两万夷兵。他只留三百汉兵守城,其余人全部去海滩迎敌。
“敌袭!”
“猛虎营全体,成鸳鸯阵,列阵!”孙皓大吼一声,面对黑压压的白虎军,不慌不忙地发号施令。他自己就在阵中,披坚执锐,目光仿佛能越过滚滚烟尘,与对面的严蛟对视。
眼见吴军成型的就只有这两千人,后面的人虽然看着很多,但还在忙着下船,看起来乱哄哄的,严蛟不禁冷笑,没有比现在更好的进攻时机了。
不过这两千人摆出的阵型却很奇怪,严蛟从未见过,但他也没怎么当回事,反正就这么点人,也没见有重弩,再怎么花里胡哨也没用,人多打人少,冲上去打垮就行了。
战争的精髓基本上都是以多打少,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往往也是苦心谋划,创造出局部优势,取得局部胜利,随后扩大战果,使敌军全面崩盘。
眼下,吴军人数可能和他们差不多,论装备和战斗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等吴军都下船,重武器也都拉下来,双方摆好堂堂之阵,严蛟很清楚,自己这边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够人家打的,连第一波攻击都扛不住。但现在,对方真正能作战的也就这两千人。只要自己能快速击溃他们,形成局部胜利,再掩杀过去,后面的吴军还没有列阵成型,肯定会迅速崩溃,说不定这几百条船都能抢下来大半。
当然,这也是他唯一的机会。
“你们,哪些人打头阵?”严蛟骑在马上,傲慢地扬了扬马鞭,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十几个夷人头领。
“殿下,我去!”一个名叫黑岸的头领说着不太熟练的汉话。他在这十几个头领中是实力最强的,足有八千青壮,是当面吴军的四倍。
“好!”严蛟笑着说,“拿下他们,孤就同意你的请求,我的女儿,嫁给你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