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事也落不到杨大壮头上,因为他虽然年满十四岁了,但是他住在叔叔婶婶家属于寄居,而不是收养,他的户籍还是在自家的。这样一来他家只有他一个男丁,因此是不用服徭役的。
而杨发家虽然小儿子杨文旭只有八岁,但是大儿子杨文泽则恰好十三岁了,加上杨发自己,他们家就有两个男丁了,要么要出一个人去挖河道,要么就要掏五两银子。
杨发两口子是既不想出人,更不想出钱。最后田氏出主意道:“当家的,不如让杨大壮替咱儿子去服这徭役你看咋样?”
“让大壮去?这能行吗?”
“咋不行?反正都是要出一个人,有一个人去了就行了呗,哪还会有人细查呀。”
“可是那杨大壮也不会愿意的呀。”
“嗨,大壮这孩子人老实心又软,咱们到时候好好哭求一番,磨一磨,他肯定就答应了。”
“可是族中那边……”杨发还是觉得行不通,族里都有人盯着呢,他们不会同意的。
“哎呀,咱们非得族里同意干啥?咱们磨得大壮同意了,然后直接把他的名字往官差老爷那里一报,族里咋会知道呢?等后面族老们知道了,人都走了他们也没法子呀。”
看杨发还是有些犹豫,田氏又加了一把火,“大壮要是能去,那七亩地的粮食不就都是咱的了吗?不然还得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小崽子,他现在可正是能吃的年纪呢,他要是去了,咱一年能省下多少粮食?而且当家的你想想,他要是去服了徭役,万一出了啥子意外死在外面了,那这七亩地不就都是咱的了吗?”
杨发一听,顿时悚然而惊,但是架不住媳妇的撺掇,仔细想想又越来越觉得媳妇说得有道理。
最后两口子拿定了主意,跑到杨大壮屋子里噗通就跪下了,又是哭又是求。
一忽而说杨文泽马上要参加童生试了不能去服徭役,不然功名之路就要毁了,大壮你能忍心看着弟弟毁了前程吗?一忽而又说杨发也不能去服徭役,他要去了家里顶梁柱就没了,大壮你能忍心看着一家子都饿死吗?又哭喊着家里供养了三个小子,其中还有一个读书人实在是捉襟见肘,拿不出半分银子了,好歹养了杨大壮这三年多,也该到报恩的时候了……
两口子软磨硬泡了一整夜,杨大壮一开始不同意,到最后也只能沉默着认了。
等到二叔公得到消息,领着人赶过去时,杨发夫妇俩已经火速把杨大壮报了上去。事情已成定局,二叔公纵然是气的暴跳如雷,对着这黑心肝的夫妇俩一顿臭骂,也于事无补了,杨大壮还是跟着同村的五个汉子一起去服徭役了。
后面的际遇可说是十分神奇了。
到了河道工事那边,监管的小吏看杨大壮年纪尚小,便没有分派他重苦力活,而是让他做一些杂事,有一次杨大壮和其他几个壮丁随着两个官差一起运送了三车粮食到另一段工事去,没成想在山路上竟遇到了一伙土匪,一队十几个人为了保护粮食死了大半,杨大壮后背也挨了一刀失血过多昏了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竟躺在帐篷里。
原来刚好有一支前往北疆的急行军途经此地,前方探路的斥候发现了有土匪在抢粮,连忙报了上去,统帅便派出了一支小队把土匪剿灭了,打扫的时候发现运粮食的人都被土匪杀了,只有杨大壮还有气,便把他带着了。
因为这支军队是紧急秘密调往北疆的,为了不暴露行迹,一路都是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行军,也不可能派人把他送回丹阳县,杨大壮便只好一直随军。待到他伤好后想着自己反正也无父无母,没有家累,索性就投了军。
当年是和平了二十年的北方边境突燃战火,一直在北方偏安一隅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卷土重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占了三座城池,消息传回锦朝,朝野震惊。皇帝在和几位军队统领彻夜商议了御敌良策之后,次日早朝便让群臣商议是迎战还是议和,在朝臣们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私底下则秘密下令从几个重要的军机重地调兵北上御敌,预备打突厥人一个措手不及。
杨大壮误打误撞遇到了其中一支军队,便也跟着北上奔赴了战场,就这样本来好好的力役就这样变成了兵役,而这场仗则一打就打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