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这些天食物还算充足,身体免疫力跟得上,而且我还有火堆可以烤火,应该问题不大。”
毛竹被劈成一根根短竹筒,围着火堆竖了小半圈,表面的水分很快随着温度升高而蒸发掉了,只是浸入内部的水需要慢慢烘烤才能烤干。
估算着差不多了,李正才停手在火堆边上坐下。
劈毛竹可是力气活,李正身上湿漉漉的,分不清哪些是汗水哪些是雨水。
休息一会儿,李正把之前用剩下的鲜毛竹拖过来一根,思量片刻,决定找点事做。
“下午不做力气活,午饭就省一顿,晚上看情况随便弄点东西对付一口。”
首先是渔笼的改造。
这个渔笼可谓跟着李正“出生入死”好几天,一直处于散架的边缘,此时李正盯着它看了好久,一时间竟然无从下手。
“加固?也没地方能塞得下竹篾了。改造?顶多把封死的那头解开,换一个可以简单拆卸的帽子。”
“嗯,先做个试试。”
这个渔笼用不了几天肯定要淘汰,在那之前最大的价值似乎就是让李正拿来继续练手,做一些自己没把握的部件。
既然要做出帽型的东西,首先要搞定的肯定是半圆的碗形。
但薄薄的竹篾没法支撑起碗的弧度而不变形,所以内部需要骨架作为支撑。
李正先是打算用长着竹叶的枝丫来制作骨架,结果因为要弯的弧度实在太大,连续掰断了好几根都没成功。
没办法,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重新考虑起竹篾。
竹篾的柔韧性够了,但是硬度不够。
思考片刻,李正决定在竹篾的基础上裁出厚一些的竹条。
几番尝试下来,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厚度在三毫米左右。
此外,对竹子本身也有一定的需求。
太干了,同样容易掰断,而太鲜了又容易变形。
渔笼就是典型的案例。
所以要那种处于两种状态之间的,李正才有把握弯出自己想要的弧度。
裁了两根竹条,弯曲起来后在火苗上一点点小心烘烤,把里面剩余的水分蒸发掉,竹子就定型了。
“接下来要把这两个弓形的东西十字固定起来,成熟的竹匠能完全用竹子做好,但我没那个本事,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绳子固定。”
可是藤蔓又粗又硬,显然并不适合。
李正尝试从藤蔓上扒出细一点的纤维,然后放在手心使劲揉搓,将纤维搓软、搓松。
然后再顺着一个方向,将这些纤维拧成更细的麻花状。
如此一来,又细又解释耐用的细线就产生了。
“嘿嘿!”
李正看着交叉绑到一起的小竹弓,得意地笑了:“我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