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舍也建的差不多了,先生的房间还没完工,余昭就去把李老先生请过来在余家住下。
刚把李老先生接到村子里,孩子们就围了上来,余粮作为重新得势的孩子王不慌不忙地介绍:“这位是李先生,是我们请来的学堂老师,快问好。”
孩子们眼睛亮闪闪的,却不敢说话,倒是余虎家的妞儿胆子大些,见大家都不吭声,就先带头叫了声先生好。
李老先生笑眯眯地回答:“你们好哇。”
几个小孩还是不吭声,余昭看李老先生的表情却并无异样,仍旧笑呵呵的。
孩子们虽然不搭腔,却默默跟在李老先生身后,等到了余家门口准备卸行李的时候,几个高大些的男孩忙不迭地跑上前去帮忙。几个小个子的也不甘示弱,或几个人一起抬,或捡些轻的布包袱。七手八脚的不一会儿就搬完了,几个孩子犹豫着该说点什么,纠结了好一阵子,又红着脸一哄而散。
李老先生见了,也只是微笑。余家几个小孩,包括凌霄,围了一圈在先生身边。
余昭:“先生可别见怪,村子里生人来的少。”
“不要紧,不要紧。村里的孩子淳朴些,心地善良,没什么的。”
余粮:“她们听说能上学,都欢喜得不得了呢,天天盼着您什么时候来。”
妞儿和伢子都似懂非懂地点头。
李老先生摸摸胡子,爽朗大笑起来:“数你余家的孩子最鬼灵精。”
余昭就想跟先生商量一下课程安排:“先生平时教的学生一般多大年岁?”
“小的六岁,大的快二十都有。”
“先生您也知道,咱们这是村里的学堂,为的就是村里的孩子人人能读书写字,功名倒另说。所以我想,只要村里的孩子能走路说话了,都可以送到学堂来。我原打算分两个班,一个幼儿班,招收三岁到六岁的孩童,倒不急着教什么,为的是开发智力、启蒙思维;另一个则是少年班,招收七八岁到十五六岁的少年。村里年龄合适的孩童约有三四十个,按这个标准分班也就是一班一二十个。但村里人有人提议男女学生应分班,所教授内容也须有所不同。”
一下子说这么一大串话,余昭喝了口水又继续道:“不过我觉得,女孩子若年龄小,和男孩子一班倒也没什么的;年纪大的,只要适当教以礼数,并不必划清界限。先生您看呢?”
李老先生等她介绍完,抚须笑道:“好。难为你小小年纪,思虑竟这么周全。只是女子上学堂本就稀奇,何况男女合校?难怪村民们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