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小山村。
一年四季都被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翠竹所环绕,微风吹拂,显得摇曳多姿,生机无限。
几个人进入庭院内。
母女两个人见到秦天保到来。
喜极而泣,扑通一下双双跪下来。
秦天保赶忙搀扶:“快,快起来。”
薛为民一头雾水;“这,这怎么一回事?”
李腊梅说道:“是秦总大恩大德,是他的特效药救了我母亲的肺结核,他还给救济我家的口粮……”
薛为民深深的被感染了,激动道:“天保,我真服了你。”
秦天保微微一笑道:“这还要感谢你,让我结识知青苏小雅,我是通过她的父亲提供了帮助。”
向海棠向母女两个人说明来意。
母女两个人欣喜若狂,迫不及待的满口答应。
李腊梅立即现场展示才艺。
编制背篓是李腊梅的拿手好戏。
他首先要挑选老嫩适中、顺直粗壮的竹子,将其劈成各种各样的篾条,然后才能开始编制。
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复杂,但李腊梅却得心应手,每个步骤都了然于胸。
在编制背篓时。
李腊梅使用的工具多达七八样。
看上去似乎繁琐而讲究,但实际上用到的工具并不多。
李腊梅不依赖尺子。
而是凭借着眼睛和手上的感觉来确定大小长短、收放转折。他的手法熟练而迅速,每一次动作都准确无误。
首先,李腊梅用三棱篾刀在竹顶尖一比划,刀对准竹子的顶尖,慢慢捅进,下手稳准快。
竹子很快被劈成三份,篾片在空中飘舞,不一会儿三条细长的篾条抻出来,阳光下发出青幽幽的光。
接下来,李腊梅开始刮篾条瓤。
他坐上板凳,左手抻住篾条,右手拿刮刀紧贴住篾条,双手同时使劲,哧哧声不绝于耳。
篾条太长,一下刮不完,所以他得从两头刮,从篾条中间开始先刮一头,再倒过来刮另一头。
这个过程需要十分小心。
因为篾条非常锋利,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让刮好的锋利篾条皮嵌进手指头,导致鲜血淋漓。
但是李腊梅却能娴熟地甩动刮好的篾条,发出铮铮声。没有刮好的篾条则叭叭作响,这种节奏悦耳动听,是她母亲多年技艺传承的结晶。
当篾条刮好后。
李腊梅便开始正式编制背篓。
他选取最长的十几根篾条作为纵线和横线,从背篓的底部开始编起,这个过程叫做打底,他按照挑一压一的方式进行编制,横篾穿过纵篾,有次序地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手指遭受了不少罪。
篾条的锋利往往会划伤新手的手指,双手不时冒出鲜血。
然而,李腊梅的手却像根铁棍,篾条无法伤害到他。他技艺高超,甚至能够闭着眼睛编制背篓。
当底部打好后。
他开始纵向编制背篓的身部,仍然采用挑一压一的方式将篾条弯起,继续沿着纵向添加篾条。这个工序被称为围蔑。
李腊梅告诉大家,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就能编制出大小合适的背篓。直到四面全部围起,形成背篓的柱形,待达到合适的高度,便开始收口,然后修剪掉多余的部分,最后穿上早已准备好的蔑丝背带,背篓终于制作完成。
除了编制背篓。
李腊梅还不断摸索新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