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听着苏轼的话,心中既是感动又有些惭愧,他知道今天的这场赌斗虽然是自己胜了,但站在这些亲长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希望自己做这些幼稚的事的。
这个年代的文人,目标里只有仕途的文人,不能有半分道德上的瑕疵,况且,若是今日输了又如何呢?
所以最后是沈立和苏轼两人将此事担过,一力做主将之了结并强行定了调子。
“学生知错,谢老师与沈公回护之恩情。”吴希郑重道。
“不要如此郑重。今日之事并不怪你,自是翟家自己找上来的,你做理想当然的应对并不为过。只是为师觉得应该将一些道理给你说个清楚罢了。”
“唯。”
“嗯。身为我苏轼的门徒,不仅要学问出色,为人更要优秀。我不是沈公那种随和的人,对你的要求也会很高,平日里斥责大概也难免的。今日便这样好了,你们且去吧。”
说着,苏轼便在随从搀扶下走进自己的庭院,自去休息了。
吴希拱手下拜,久久没有起身,其心中也在上下翻腾。
“二哥,起了吧,我们也该回了。”李如在旁小心道。
“四郎,无论如何,自今以后,你二哥当真算是杭州城一号人物了吧?”吴希借着酒醉胡乱问道。
“那是自然。”做出回答的李如却是无比郑重。
吴希闻言大笑,终于还是在李如搀扶下缓缓归家去了。
这一夜,吴希这个名字随着他的两篇《饮湖畔初晴后雨》二首,伴随着苏轼门徒、知州扶冠之类的故事渐渐传开。
或许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今日故事中的人物,竟有足足三人成为了大宋朝的中流砥柱。
......
而另一边,另一位未来大宋军中的中流砥柱却在暗自神伤。
夜晚刚刚降临时,一位县学中的同学便来寻他。
告诉他沈知州和苏州判两人,连诀到了本州寒食雅集的会场,还要为一个叫作吴希的州学学子取字加冠,约他同去看个热闹。
初闻此消息时他还在暗暗惊喜,毕竟吴希吴二郎那可是他的小兄弟!
可是继而想到如今这位小兄弟已然渐渐起势,心中为之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有些神伤。
他王绍不是个学文的性子,虽说好不容易进了县学,按说也是跟那些州学生同处一地上课,却总是没能力作出真正好的文章。
甚至比不上李如,人家李四郎好歹能写些像样的策论,尤其在财政方面有着自己的一些心得。
而他却总被嘲笑脑子里怕不也尽是使不完的力气,而且这力气就是没法子用出来。
难道去参军吗?
可是本朝素来文重而武轻,虽说谈不上崇文抑武,但武人也只能获得地位而难以掌握实权。
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王绍终于还是婉拒了友人的邀请,进而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久久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