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外有一大片校场,此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冀州下属各郡国的运送钱粮的车队,还有随同而来的各地青壮、郡兵,都在这里交割。
赵伦走在本郡国队伍的最前面,身边的粮车上立着一杆大旗,上书“常山国”三个大字。
此时这里挤挤攘攘,到处都是一些熟人凑到一起相互寒暄、交换信息。
“唉,我刚刚见到内黄县的车队了,从领队到吏卒到郡兵,都愁眉苦脸的!”
内黄县和邺城就都属于魏郡,魏郡的下属各郡县的钱粮和青壮,都直接来这里交割,不需要提前在郡中集结。
这人一开口,他对面的人就开始抚膺长叹。
“要说这陶升是真的惨,好好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竟然这就成了贼寇了。以后说不得,战场上还要跟自己内黄县的老乡们面对面厮杀。”
另一人凑过来说道:“他算什么惨?审正南先生才是真的惨!”
这俩人一起发问:“怎么说?”
这人说道:“我可是听说了,这魏郡的太守空缺已久,李治中有心建议让审配补这个缺。”
“结果这事儿一出,审配升官这事儿泡汤了,手下最器重的陶升叛逃了。”
“现在审配还要带着人负责这次的交割事宜,忙前忙后,连难受的时间都没有。你说惨不惨?”
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
听到这些传言,赵伦微微一笑,并不停留下来跟人交谈,而是接着前往登记的地方。
那里,审配正领着一批小吏在审查账目,办理手续。
“常山国前来交割钱粮、青壮、郡兵,账目在此,请正南公过目!”
审配把账本交给身边的小吏,欣喜地说道:“吆,是曼英亲自来了?”
赵伦作为常山国著名的青年才俊,在冀州士林中也很有声望,审配自然也是熟悉的。
赵伦一边和审配寒暄,一边仔细观察审配的脸色,心中的猜测更加笃定了。
一个小吏接过常山国的账本,在那里仔细查点。他的身边还有好几个小吏,都在审配的带领下在负责检查接收各地的账目。
此时有一个小吏高声叫道:“清河国钱粮如数缴付,青壮郡兵人数足够。”
“请这位兄弟签字画押,然后把钱粮运送到东边的库房,再把青壮郡兵带到南边,去找军司马张儁乂报道!”
那个被季雍叫做“文博”的年轻人,把手中大刀递给身边人,然后俯身在交割清单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朱灵”。
等朱灵写完,审配便招了招手,把他叫过来,对赵伦说道:“曼英,这位朱文博,乃是清河国的翘楚,一直跟崔季珪齐名的。”
赵伦拱手笑道:“知道,清河双璧!久仰久仰!”
朱灵也拱手行礼:“曼英大名,我在清河也是久闻的!”
审配说道:“既然你们二位都亲自来了,那么这一次我就彻底无忧了。”
“待会儿交割完毕之后,你们都留下来,先去公与先生的府邸,有要事相商!”
赵伦眼中精光一闪。
朱灵则是挑了挑眉毛。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人已经早早地抵达了沮授的府邸。
这个人就是田丰。
此时的田丰,正坐在沮授的书房之中,慢悠悠地品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