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乞把切好的西瓜递给众夫子们。
夫子们欣慰的接过了西瓜,眼神欣赏的看着郭乞。
哪看哪得劲。
唯一不好的就是不是自己弟子。
想到这儿。
众夫子纷纷说到:快八月了,到时候书院开始收徒,小乞呀,有没有兴趣拜老夫为师呀。
″去去去,你一个偏兵法之道的,凑什么热闹你,来拜我为师吧,小乞呀,我是纯正的儒家学派,学的是子丘圣人亲传的派系弟子,完全可以教导你"
"你可闭上嘴吧,我们大家学的哪个不是子乓圣人传下来的派系?我看小乞那篇【晁盖论】和【北征赋】既有史家的高瞻远瞩也有怜爱之心,实乃我中庸之道最合适之人,不然他如何兼容这些大理想?"
"我看未必,小乞他年纪还小,他所做出的诗文策论等,并不是亲身感受,而是共情,这是我们作为诗人最重要的一点。
因为我们不可能经历所有事,但每个人的心情是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的,这时做出的一些诗词歌赋,都可以统称为共情的所作。
小乞能做出完全不同风格的诗词歌赋,只是因为他是个天才,他能把自己共情的东西完美的写出来,并不代表着,他就是他诗文表达出来的那种人。
我们不应该给他套上枷锁,我们儒家学问很大,大到我们穷极一生都不可能全部都懂。
我们不应该以所谓的中庸,修身克己,乃至天人合一。
用来框住他的思想。
这和我正统儒家思想相差甚远。"
这位夫子这句话一落,便仿佛捅了马蜂窝。
有些夫子纷纷开始和他理论起来。
因为为了儒学大兴,为了便于统治、稳固社稷,统治者将儒家精神改头换面变成教条主义,固化僵化人民的行为规范,以达到“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