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上黄山的第六天午后,松谷草堂的老道长为凌家子弟开讲《易经》,老道长讲了《易经》的历史,又为我们讲了道家宗旨“无为不争”的真正意思。
黄山上秋高气爽,午后无云雾,偶尔传来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呼呼”声,伴随远处隐约的古琴声。
老道长继续为我们讲课。
老道长说:
现在被人们称为《易经》的书是指《周易》。
原本的《易经》包括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西周的《周易》三部易书;现在《连山》、《归藏》已经失传,仅余《周易》存世,人们就直接称《周易》为《易经》。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祖”、“万法之源”,是中国先秦百家哲学观点的思想依据,也是唯一一部被儒、释、道三教都奉为经典的古籍。
道教的始祖叫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哲学家,他写了一本书叫《道德经》,这本书的基本理念就是《周易》的“阴阳”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与孔子的《十翼》都是对《周易》的解读。
道教的标志是“太极八卦图”,也是来源于《周易》。
太极八卦图,是一个圆内有两条大小相等、紧密相依的阴阳鱼;阴鱼黑色,阳鱼白色;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表示同一世间的万物,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互转化,互相渗透,既矛盾又对立,既相生又相克。
老道长说话时,仰起头看着天空,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热情洋溢、两眼放光,但是低头一看,我们这些听众,搔首弄姿、不明所以。
老道长一时沉默。
我看此情形,立即举手。
老道长对我微笑,示意我可以发问。
我站起来问道:请问道长,佛教的因果论与道教的因果论有什么区别?
老道长听后点头颔首,捋着他那长长的白胡子说:
为导人向善,佛教和道教都有因果论,但是在能否逆转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佛教说人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
佛是这样说“因果”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佛教教人这样察看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教的“因果论”说因果不可逆转,善恶到头终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受。
佛教的“因果论”仅指身陷六道中的有情众生,强调身在其中的个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