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凌恒乘着马车来到学宫,顶着黑眼圈直扎教谕书房,已至午时。
“你小子,耳朵倒是挺灵,我刚回县里不到一个时辰你就知晓了。”孟教谕坐在案后,没好气的瞪了自己这位学生。
“不瞒老师,您走着一个月,学生可是有了不少变化……”
范凌恒一五一十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孟教谕,连带着自己已经成为范氏主事人也交代了个清楚。
当然,入梦异象得到盖伦船和纺纱机图纸这事儿在孟教谕这儿变成了救助弗朗机人所留。
自家先生毕竟是官场人士,对于异象这事儿要比普通人敏感,所以能瞒多久瞒多久,范凌恒短时间还不想去和修仙达人嘉靖皇帝打交道。
孟教谕先是吃惊,然后因为范凌远受到的陷害而气愤,但最终感慨道:“吾徒是能成大事儿的人啊!”
随即话锋一转,严肃的看着他问道:“你这一个多月做了这么多事,学问可有所松懈?”
师徒二人分别一个多月,孟教谕本就操心自己学生有没有按时学习。
范凌恒刚才说到自己这一个月经历颇多,他就更为担心了。
孟教谕这么一问,范凌恒就知道自己刚才霹雳巴拉讲的一堆纯是媚眼抛给瞎子看——自作多情。
自己这位孟老师是真的只会教书育人,政治敏感性一点儿没有!
范凌恒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孟教谕是个好老师,只可惜他的官场之路不能只靠教谕。
“老师,你看这是什么?”范凌恒来的时候随身带了一个包袱,暗自吐槽一番后,把包袱打开,里面满满当当全是他近期写的八股文。
“学生笔耕不辍,每日七篇八股文,这是三百篇文章,《大学》《中庸》的章句八股文已经写完,即将开始动笔《论语》。”
说来惭愧,范凌恒原本是打算写满五百篇短八股文,可这段时间为了把图纸尽快画出,他只能完成自己每日的七篇目标。
孟教谕随手拿起一篇八股文,这是范凌恒用标准的馆阁体写出的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文章。
这句话出自《中庸》的第一句话。
只见范凌恒文章开篇直接破题:“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是引用《孟子》,大概意思是认为心、性、天是统一的,人之仁、义、礼、智等善德,皆发端于自身固有的心性。
然后下面是承题:“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
讲述自己对于心、性、天的理解。
一篇四百字的八股短文看完,孟教谕不禁喜出望外,这篇八股文虽只称得上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但也没有什么槽点。
但这恰恰是八股文的精髓!
在八股文中,题目就是对此文内容的界定。全文只能就题目展开,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仿佛挖井,从井口到井底要一样粗。
写八股文,一定要在一个题目内发挥,不能多向左发挥,也不能多向右发挥,严格限定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引用的圣人经典也要符合题目的范围。
范凌恒此文深谙其道,已然算是掌握了八股文入门的技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孟教谕看了看范凌恒的文章,心道:“按照这小子的进度,四书部分只需按部就班的讲解精义即可……倒是五经……”
想到这儿,孟教谕忽然面色一喜——杨知县和他一并从广州府回的潮阳县!
想到自己之前说要介绍范凌恒给知县做学生,范凌恒既然来了,便择日不如撞日,孟教谕心里下了决心,:“凌恒,杨知县也已回到潮阳,一会儿我带你去见他。”
范凌恒心中一喜,他刚还在犹豫怎么开口,毕竟他身为学生,主动提出见知县有那么点对孟教谕不尊敬的意思……
而且除了学习五经精义外,他还给知县准备了一份大礼。
能让大明南海这个小小的角落进行一些微小调整,却能产生巨大成效改变的计划。
**************
即将正午,孟教谕领着范凌恒往县衙走去。
范凌恒用手遮着刺眼阳光劝说道:“先生,这不适合吧?马上就要到饭点了,不如由学生做东,咱两在范家酒楼吃饱喝足再去找知县。”
“你懂什么!就是要现在去找他,知县的厨子是他在北京任职时聘请的,炒得一手好菜,老师今日带你打秋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