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报纸的传递速度快于圣旨的传递速度这件事,朱棣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完成了这种产业升级的,自然不是那些倒卖报纸的普通百姓,而是各地的士绅豪强。
当报纸开始一点一点地渗透到整个大明时,这些士绅豪强便意识到了这几张纸片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派了专人到应天府,守着每天发行出来的报纸,然后让手下以最快的速度将报纸带回到自己的手上。
所有人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京城和皇帝的动向,哪怕这样的消息依然滞后,但总比以往那种两眼一抹黑的状态要好。
这种迭代升级到了朱棣这就更不用说了,他已经能做到,大约五天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份从应天府送来的最新报纸。
为了能第一时间拿到这份报纸,他真是自己花了大钱去补贴了整条由应天府到北平的驿路。之所以说是补贴,是因为他并没有使用驿站,只是将自己挑选出来的快马和人手放到了驿站里,整个过程中,他自然是要给途经的驿站一些好处的。
毕竟这事儿终究是跟驿站挂上了一点勾,还是乖宝宝的朱棣可不敢触自己老爹的眉头,要知道,大明的驿站可不是能随便用的,至少明初时这个规矩很严格。
“袁先生,你说父皇为什么要叫我们这些藩王回去?”朱棣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思考着。
他的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现在整个北平都在为大明的第六次北伐,为收复辽东做准备。对于这一次的战功,他早就势在必得。
此时的朱棣才二十四岁,血勇争先,建功沙场是他认定的人生主旋律。
袁珙翻看起了自己手边的皮革封面笔记本,这笔记本是朱棣赏赐给他的,配套的还有一支钢笔。作为藩王,京里有什么好东西,他自然都能拿到一份。
笔记本里的每一页都贴着一张剪报,剪报下还有他写下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或许跟陛下这次要提升各级官员俸禄的事有关。”袁珙将笔记本翻到了这则报道上。
朱棣不明所以,“这与我们这些藩王有关系?”
“国朝每年的收入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要给各级官员增加俸禄,钱从哪来?”袁珙思索着,“陛下是不可能对民间增加税赋的,减都来不及。所以我想来,这笔钱应该要从诸王那每年超过万石的俸禄里出。”
朱棣眉头紧皱,不服输自然是不舒服的,但也不至于到了生气的地步,热血青年还没有被社会毒打过,不怎么能体会财富的含义。
“这件事,会是那个道衍和尚提出来的吗?”
“多半是他了。”袁珙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能想到这些措施,我并不觉得意外,但他能说服当今圣上去推行这些措施,就着实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朱棣赞同地点头,自己家老头子什么性子他还是很清楚的。“袁先生有所不知,当初我还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了。”
袁珙没有就这句话给出什么回应,只是翻越笔记本的手微微地抖了一下。
身上还带着些许铁憨憨属性的朱棣,完全没有察觉到袁珙的异样,他一边失笑摇头,在心中感叹当时那一面之缘的离奇,一边继续翻看着手上的报纸。
“父皇居然杀了孔家一百三十多口人!”朱棣颇为吃惊。
“应该是郭桓谋逆案的余波,”袁珙又翻到了关于这个案子的处置剪报,“当初陛下是下了明旨的,让孔讷把那些参与谋逆的孔家分支都抓到应天府去,但是这人拖着不办,最后遭到这样的结果也不能怨天尤人了。”
朱棣乐了起来,“我觉得父皇早就料到了会出现这一结果。先生可还记得半月前,父皇给我和我家老泰山都下了命令,严防任何意图偷渡出关的人,三哥那估计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