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进院内,有两间位置最好的厢房——东厢房和西厢房。
这两间房是卢宅除了中堂和北堂最大的房间,如果按后世长安房价来计算的话能卖到千万以上。
东厢房一般由长子居住,西厢房则由次子居住,但次子卢承思已经分家,所以卢承庆指示卢承康搬进西厢房。
卢承康感觉不太合规矩,想谦让一番。
可卢承庆却不在乎这些,说西厢房是专门为他准备的,都已经打扫完毕,不会有人说闲话,执意让卢承康搬进去,他只好回旅社叫马驰牵马拿好行李搬进卢宅。
放完行李已经午时,卢承庆还要找自己询问一些族中的情况,卢承康也可以顺便将冯滨交给自己的事办好。
卢承康取出金饼全部装在身上,接过马驰递来的毛巾擦过脸,随后穿过廊屋,来到了三进院的北堂。
卢承庆端坐在主位,身边的女婢将卢承康领进门。
“九郎来了。”卢承庆放下手中书卷,笑道:“坐吧,傻站着干吗。”
“是。”卢承康环顾四周,拿过旁边一个软垫席地而坐。
“族中一切安好吧。”
“尚好,家里田产由几位长辈管理得比较安稳,小辈日常也多在学习儒家经典,准备应试。”
“很好,如今朝中动荡,派系之争愈发激烈,族中千万不要出了乱子。”
卢承康骇然道:“莫不是两派之争?”
“九郎如何得知的?”卢承庆非常意外,自己这个一直呆在老家范阳的堂弟能推断出朝中大事?
“啊,这是我一个表兄所说,他是长乐冯氏。”卢承康差点说漏嘴,赶紧推脱。
“看来此人不一般。”卢承庆衡量一番,还是决定告诉卢承康。
于是他将头伸向卢承康,低声道:“今年还在铺垫,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所以我料定明年要有大事发生,他们的胜负即将决出。”
事关前途,卢承康还是决定问问话事人:“那么咱们现在是哪一派的?需要跑动一番吗?”
“跑什么?”卢承庆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卢承康,说道:“我们牵扯不深,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想着争些大功劳,明哲保身才最重要,而且你以为哪一派都会接受你吗。”
卢承康默默点头,心里却惊讶无比,自己还准备靠着加入秦王府混功劳呢,没想到这个念头被卢承庆一句话就消灭了。
不过想想也是,现在两派之争正值高潮,谁都不敢接受一个陌生人。
看来还是先积蓄实力,熬过玄武门之变再说。
自己对于明年的政变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连具体月份都不清楚,而卢承庆身为本地人居然也能凭借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推断出来,真是不敢小瞧。
如今在太子府任职的卢赤松去世,卢家也就和太子府没了直接联系,在这种时候卢承庆没有想着混一份从龙之功而选择明哲保身,看来卢承庆对这两大派系也持观望态度啊。
“父亲生前一直想提携后辈,只是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卢承庆道:“不知九郎认识哪些贤才?可否举荐一番?”
卢承康又是一惊,莫非卢承庆知道冯滨的事了?
那正好可以开口了,要不然自己还得另寻机会。
于是卢承康故作犹豫地说道:“族中后辈都努力温习经书、史书,准备考取功名,都可以称得上贤才,不过他们还需要时间培养,然后族中的姻亲也有后辈可称作贤才,比如我刚才所说的那位长乐冯氏表兄,他精通历法,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且最近又巧立奇功,是一名合格的大唐官吏。”
卢承庆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呵呵一笑说道:“九郎这么夸奖他,收了多少钱啊?”
卢承康顿时尴尬不已,伸出手从怀中掏出,说道:“五块金饼。”
卢承庆接过,放到眼前瞧了瞧,又还给了卢承康。
“这也没多少,九郎自己留着吧。”卢承庆回想一下,又说道:“你这个表兄是冯滨吧?”
“大兄知道他?”
卢承庆点头道:“有点印象,好像他原本就在长安刑部任职,可不知为何得罪了人,故意针对他调到外地。”
“他也真会赶时候,当年他得罪的那人已经死了。”
“冯滨妻、子都在长安,他说不奢求什么职位,只要能回来就成。”
“这都是糊弄人的说辞,想升官又不是坏事。”
“冯滨的能力不差,资历也够了,调回长安也可以。”卢承庆想了想,说道:“不如让他去刑部司门司任个主事吧,反正他也熟悉,正好在长安也能帮帮九郎。”
六部主事乃九品官,是流外官晋升的最佳去处。
卢承康心里一喜,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冯滨的事,还让他得了品级,这可是欠了自己一件大人情,于是赶紧说道:“多谢大兄。”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干这种事要有分寸,你现在还没当官呢,要是你做了官是不是什么人都要拉一把?”
卢承康知道自己做错了,赶紧低下头承认错误。
“好了好了,没有批评你的意思,你毕竟还年轻,没经历过这种事。”
……
在卢承康给卢承庆说完后的第三天,冯滨的调令就落下来了,调任刑部司门司主事,掌管官府文书案牍。
接到调令的冯滨没有丝毫犹豫就前往了长安,冯滨原本的工作由代卢承康参观长平关的那个小吏暂时接任。
而在冯滨离开的后一天,东突厥的兵马就杀到了长平关前的上党,冯滨虽然有临阵脱逃的嫌疑,可谁在乎呢?反正大家都升官了。
就是不知道曾四怎么样了,他家可就在上党。
八月十六日,冯滨工作已经落定,经过几天的摸索已经掌握得得心应手,正值休沐,遂上门拜访卢承庆,感谢他的提携。
冯滨早跟卢承康打问过,卢赤松喜饮酒,卢承庆的母亲萧氏爱牡丹花,但卢承庆好像没什么爱好,一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连每日守孝时手里都捧着书卷。
冯滨投其所好,拉了半车宜城酒吊唁卢赤松,又从花卉贩子手里收来一株能开百朵的牡丹花,当然价格也不低,这两样加起来能抵得上几家人一年的赋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