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们回过头来看到,脸上依旧有点脏兮兮的王清嘟着嘴,稚嫩的脸庞写满了生气:“你们不准说我阿兄!”
一看到是王庸的妹妹王清,其他几个妇人就像是偷吃被人撞破了一样,瞬间脸就红了。不敢再说话。
但是一旁的宋嫂却丝毫不脸红,冷哼一声:“哟,王清,你这小妮子懂不懂礼数!一边玩去!我们大人说话,你一个小孩听什么听。”
说着宋嫂余光瞥到了往村里走的康九娘和刘大娘,自知自己不该再留下来了。于是便起身抱起针线筐,说了句:“还不给人家官家太君让路?”
说罢便转身溜了,几个妇人这才也看到了康九娘,慌张散去。
本来看到村口这些妇人,刚张嘴想打招呼的刘大娘,一个“哎”字刚出后,那些人就全跑了。
刘大娘笑容凝固在脸上,尴尬的说:“这是怎么了,看到我们跑这么快?”
康九娘此时见怪不怪了:“八成是说我们闲话呢,我见多了。”
此时王清跑了回来,嘟着嘴说:“阿娘!宋嫂又说阿兄坏话!他们说阿兄是骗子!”
康九娘一脸“看,我没说错吧”的表情看向刘大娘。刘大娘也是眉头一皱,骂道:“这宋阿三,多少年了,舌根子咋不烂!”
康九娘笑着说:“无所谓,公道自在人心。走吧,还得回家准备做饭,也不知道二庸什么时候回来。”
此时的王庸正在运粮队的一个叫做刘大有的村民带领下,按图索骥,勘察田亩。
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编户,分田,募兵。而赤心村的情况,康太公那是一清二楚。所以昨天开完村里大会,就很快登记完了整个赤心村的户口。
康太清完成了他的工作,而接下来这分田的工作,就只能由王庸,这个赤心卫真正的管理者来了。
所以王庸早上和康太清在村口告别时,特意询问过村里最擅长种田的是谁,康太清就推荐了这次运粮队的刘大有。而之前村子里替吐蕃人管理耕种的,也是这个刘大有。
王庸对这个刘大有的印象只能说是点头之交。确实在运粮队里见过他,但是没怎么认真说过话。
但是当王庸早上找到刘大有时,刘大有却对王庸很是热情。毕竟王庸可是带领他们狠狠在沙州风光了一把,还拿了不少赏赐。
于是刘大有轻车熟路就带着王庸他们查看赤心村各处的田地。
此时刘大有指着眼前一大片田地说:“这一片种的都是春麦。10年前统计过一次,是有1200多亩,但是这些年,人手不够,荒了不少地。现在具体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大概七八百亩吧。”
王庸一眼望去,此时的麦田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色。王庸俯身看了一眼田地里的小麦,长势很一般,稀稀松松,甚至有点蔫蔫的:“这麦子长势很不好啊,是没有经历认真照顾这一片地吗?”
“呵呵,二庸,你之前是给吐蕃人放羊的,不知道也正常。”
刘大有看着这一片麦田,嘲弄的笑了一声:“这些麦子是拿来给吐蕃贵族的马匹、牦牛当青贮饲料的。又不是我们人吃的,那么认真照顾干什么?”
听到此处,王庸身边的一个护卫不敢置信的说:“你是说,这些小麦都是拿来喂马的?可是今年年景还可以啊。如果正常耕种,小麦定然长势喜人。何必用来当青贮饲料?”
“吐蕃人哪管你这些。”刘大有直接笑道:“他们的马缺饲草,当然先紧着他们马匹,我们这些唐民的命,连根马毛都不如。就这次夏粮给你送过去的豆子,你以为是给人吃的?那都是给马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