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耍歌堂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也是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内容有纪念祖先、回忆历史、喜庆丰收、酬神还愿、传播知识等。狮舞、打毽球、拔扁担、舞春牛、打泥脚、打鸡头、田林瑶族铜鼓舞、刺绣、剪纸等民间活动和艺术。
瑶族的美食有哪些:一是瑶家火烟肉,是瑶族春节期间的传统年货,每年秋季,将鲜肉腌制几天后,再晾晒干,然后把腌制好的肉放挂在火灶前,利用平时做饭或烤火时代烟雾,进行烟熏,烟熏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当地的湿度来决定。二是打油茶,打油茶是瑶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以红茶为主要原料,把茶叶用油炒至微微发焦,再加入食盐和水煮沸。若是人被雨水淋湿了,可以在煮茶时加入生姜,预防感冒。这种茶味道浓烈,带有涩和辣的味道。除了红茶作为原料外,还可以其它的加配料:通常会加入花生、香葱、爆米花及香菜等。瑶族喝油茶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
瑶族的竹筒饭:主要原料由大米、烤肉和刚砍下的新竹组成。做竹筒饭时,先将浸泡的大米、酸咸菜和烤肉放入竹筒内,再用竹叶或树叶将主要食品和竹盖隔开,然后用湿泥巴封住盖口,拿到炭火上不断地翻煨,直到竹子焦黄,饭就熟了。这样制作出来的竹筒饭,饭质软嫩,竹香扑鼻。星子扣肉是瑶族的传统名菜,常作为宴席、年关节、或重要宴请时的主菜。在选材上主要用带皮的五花猪肉,搭配老抽和甜酒汁进行烹饪而成,星子扣肉呈现出肥而不腻、松软爽口的特点,且浓香四溢。这道名菜主要是出自“星子镇”而得名。
瑶胞米酒是瑶族人自酿的特色酒品。瑶族人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传统,他们用大米、玉米、红薯等原料自酿。这种酒的特点是温润,度数不高,一般在十五度至四十度之间,酒酿造好后,他们就把酒盛放在竹筒里密封,饮用时,因为酒的度数不高,通常用碗饮用,能喝的人一连能喝好几碗,有一种武松上山打虎的豪情。还有瑶王长寿大盆菜、瑶族荷包扎、瑶家十八酿等等名味佳肴,衬托着瑶族的文化特色。
白族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上。白族地区的古城有的建在山顶,有的建在缓坡上,如白崖城、太和城、阳苴咩城等,这些城镇、宫殿建筑大多强调军事意义,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是房屋周围形成天然的屏障和壕沟,以峭山深堑的天然地形作城墙,经济实用而又古朴。白族建筑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建造时用石灰勾缝,使石头与石头之间更加契合牢固,也有些房屋是用砖瓦砌成,房屋上面以木料搭架,房顶是用瓦覆盖。还有些是土胚墙、瓦顶、上下两层等,类似于汉族建筑结构,取代了干栏式风格,建有三合院、四合院等类型。在使用建筑材料上,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结构混合搭配,别具风格。
白族工匠把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之中。他们把木雕、石刻、彩画等装饰艺术用在格子门、横披、吊柱、走廊栏杆等部位,为房屋增添了不少的彩头。白族院落组成的特点是“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等样式,房屋多数是坐西朝东。白族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色调,以水墨绘画为主要图案。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白族建筑在结构和布局上,都能体现出他们的智慧和建筑艺术。
白族是中国第十五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语。”
白族的美食丰富而多样:其中生皮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的着名小吃,起源于南诏时期。生皮的制作方法是将猪宰杀后,用火烧去猪毛,然后将猪皮烤成金黄色,用刀刮干净表皮,洗净后,再切成肉片或肉丝,佐料以葱、姜、醋、蒜泥等为主。生皮的吃法有蘸着蘸水吃的,也有拌好后直接食用的。乳扇是白族特有的乳制品,形似菱角状竹扇,两头有抓角。是由牛奶制成,长约五至三十厘米,宽十至十二厘米,两扇叠套在一起称为“一对”。乳扇有多种食用方式,如生吃、干吃、油炸、煎烤,是下酒的好菜。烤乳扇尤为受欢迎,将乳扇切成条状,涂上蜜汁,放在小火上烤至金黄。此外,乳扇还可与云腿等材料烹调,或切碎后加入甜茶中饮用。
砂锅鱼是大理白族的一道特色佳肴,以洱海的新鲜鲤鱼和农家放养的土鸡为主要材料,搭配海参、鱿鱼、虾仁、干贝等多种海味和山珍,以及火腿、蛋饺、豆腐等配料,在砂锅里用温火慢慢烹制。是有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还有喜洲粑粑、卷蹄、柳蒸猪头、孔雀宴等等美食,使人垂涎三尺,流连忘返。
白族的传统节目有:白族的舞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耳子歌”和“霸王鞭舞”。耳子歌起源于云龙山地白族农民聚居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古老婚俗傩仪。耳子歌的表演一般只在结婚或建新房时演出,表演队伍通常由男性组成,扮演各种角色,有老倌、耳子、耳子媳妇、春官等。参与表演的成员穿戴当地白族服饰,根据不同的角色来化妆打扮。耳子全身用棕树皮包裹,有的角色臀部还挂有牛铃铛,手持特定道具,如笊篱、荨麻等。
表演时通常使用白语,唱的调子也是当地的白族调表演内容有人物对白、故事情节简单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戏剧性、舞蹈性等风格。表演分为三场,“耳子闹宴”、“耳子闹婚”和“送土神”。耳子歌是白族民间傩文化的鲜活范例,集“歌、舞、宴、乐、祭祀”为一体,是一部白族的代表作。耳子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霸王鞭舞则是白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娱乐性。白族音乐包括洞经古乐,这是一种原为道教音乐,在明代由内地传入西南,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巍山洞经音乐和大理洞经音乐是洞经音乐的两个分支,分别融入了南诏音乐的古典与庄重和白族民乐的优美与动听。白族的戏剧形式包括大本曲和吹吹腔。大本曲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唱词和说白构成,以唱词为主,说白为辅,内容多根据汉族古典小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改编。吹吹腔则是一种具有二百多种剧目的民间戏剧,内容多数也是汉族民经典故事改编而来的。 白族地区还广泛流行一种民间曲艺叫大本曲,这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
这些传统文艺形式不仅丰富了白族文化的内涵,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传播和宣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