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戎马生涯致富路 > 第98章 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的建筑在第九个广场上

第98章 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的建筑在第九个广场上

我国纳西族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民族,他们的祖先以“穴居”放牧为主,信奉东巴教,还有四百多年一妻多夫的习俗, 他们是居住在西北一带的“古羌人”。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向南迁徙到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与当地的土着民族交融发展而慢慢诞生的一个民族,历史悠久。在“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书中都有记载纳西族的前身。只是名字的叫法不一样,有叫“牦牛羌”、也有叫“摩挲夷”的。到了唐代,又称为“麽些”。纳西族分“纳西”、“纳日”、“纳罕”、“纳恒”等,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以上,正因为称纳西的人数居多而得名“纳西族”。

纳西族的建筑形式多样,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两面厦等。拿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建筑来说吧,楼房一般高约七米五左右,修建的是两层木质结构房屋,也有高约九米五的三层楼房。建筑风格是“穿斗式构架”、是使用落地柱和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架梁,而是用若干穿枋连接,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四周是垒成的土墙、房顶上是青瓦覆盖,设有外檐走廊。因为房屋跨度大,所以院内设有“天井”。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分前院后院、一进两院等形式。“三坊一照壁”是三面房屋围绕一个中心空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院落。正房较高,通常朝南,面对照壁,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上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纳西族民居无论是门楼、照壁、铺地、门窗槅扇,还是梁枋等都用木质装修。门窗户扇上都雕刻花鸟等图案。纳西族的门有砖拱式、木质过梁平拱式、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通常是中间高两边低形成拱门,成为三滴水式楼牌,端部有翘角,门洞边框的墙柱一般以青砖镶面,檐下及门洞边常饰有精美线脚,有的局部还镶有大理石块。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屋檐下方用层花板、花罩等装饰,屋内装修更为精细。“木楞房”是四壁用削皮后的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则用木板铺盖,上压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的房子。建筑结构体现了纳西族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族的建筑也有所改变,到了明朝后期,纳西族开始逐渐建筑土木结构的瓦房。

纳西族的木雕艺术题材广泛:有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画、东巴谚语、东巴神谱、纳西神话、典故、历史故事等,还有以丽江的自然人文风貌、民俗风情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大篇幅雕塑。使东巴文化名扬海内外。纳西族的语言和文化也体现了其独特性。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由于居住地的不同,纳西语言分为东、西部方言。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也体现了其文化特色。古代的纳西族人,男的穿兽皮制作的衣裳,佩刀带箭。女的穿羊毛毡衫和羊皮裙,披羊毛毡,反映了纳西族狩猎和游牧民族的特点。纳西族的一妻多夫制现在仍然存在。这种婚姻形式在纳西族的传统中,并不是指一个妻子同时拥有多个丈夫,而是在兄弟之间,只有一个妻子,即兄弟共妻。这种婚姻形式在纳西族的一些地区,如俄亚大村,已经延续了400多年。在那里,纳西族人实行着与外界截然不同的婚姻制度“一妻多夫”,被当地人称为“伙婚”。这种婚姻形式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体现。

“ 纳西烤肉”是纳西人的最爱。是丽江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菜,用新鲜的五花肉加上香料腌制好后,放在烤炉内,用当地生产的栗炭烤制而成。可以当场食用,也可以烤成半熟后储藏,等要食用时,再用油炸焦即可食用。“鸡豆凉粉”的主要原料是“鸡豌豆”,是一种生长在丽江地区的野生小豆子,把它收集起来后进行煮制,过滤后形成凉粉。食用时添加一些佐料如焙花生、绿豆芽、精盐、咸酱油、醋、姜、蒜汁、香菜、花椒粉、油辣椒、芝麻油和味精等,来增加“鸡豆凉粉”的味道。

“黑山羊火锅”把新鲜的黑山羊肉切成块,准备一些调料和配料,如大蒜、红辣椒、大蒜叶、老姜等。将羊肉放入冷水中焯水,以去除血沫和异味。焯水后,用清水冲洗并沥干水分备用。在锅中加油,放入老姜和焯水后的羊肉进行煸炒,直至羊肉的水分被炒干,散发出香味。再加入一些高度白酒,利用酒精的挥发带走异味,增加香味。再加入豆瓣酱、辣椒酱、八角、桂皮、当归和干辣椒等香料炒至香味融合后。加入适量的矿泉水淹没羊肉纯煮好后备用。在另一个锅中加油,炒香大蒜子和红辣椒,加入备好的羊肉进行翻炒。加入味精调味,将汤汁收浓后即可出锅装盘食用。还有丽江粑粑、腊排骨火锅、米灌肠、东巴烤鱼、酥油茶、杂锅菜、野生菌火锅、丽江腊排骨、汽锅鸡、香罐鸡等等,就不做详细介绍。

“纳西族的三多节”是丽江市纳西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过节时有“嘎米传递”、“一夜话千年”、“民间歌舞大赛”等演出,还举办国际东巴文化展等活动。“长街宴”是丽江马帮习俗的一部分,通过长街宴的形式展现了丽江的历史和文化。还有“纳西创世纪”、“马帮传奇”、“泸沽女儿国”等丽江的历史与传说来展示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丽江金沙”是一场云南几个少数民族共同举办的大型歌舞晚会。热美蹉、纳西古乐、纳西谷气、纳西阿里里、摩梭姑娘等,都是纳西族的文艺节目。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的传统建筑是“草顶竹楼”。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景颇族聚居的山寨,是长条形式结构,大门开在一端的人字形下方,进门后就是过道,过道间设有柱子,屋内有多个火塘,火塘四周是住房。“草顶竹楼“并不经久耐用,居住的地理环境好的每两年维修一次,地理环境不好的年年都要维修。在建造草顶竹楼时,地基的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在日照充足、依山傍水的地方。“平顶竹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用竹子搭建。也有一部分人家使用木料作为梁柱。“草顶竹楼”分为“全楼式”、“半楼式”和“田棚窝铺”。“全楼式”是指整间房子为“干栏穿斗木楼”建筑,是全家人居住楼房;“半楼式”指的是一种结合地形的建筑方式,其中一半是挖掘或填充的,另一半则是架空的,指的是竹屋的一半用作楼屋居住,另一半做伙房或堆放杂物的地方;“田棚窝铺”景颇竹楼,是用来看护庄稼或用于煮饭和休息的地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竹楼,上楼时要脱鞋,以保持楼内的清洁卫生。

景颇族的“鬼鸡”作为景颇族的一道特色美食,是景颇八大名菜之首。 “鬼鸡”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怪,怎么会把鬼和鸡扯在一起还是一道名菜呢。“鬼鸡”这道菜就是把鸡肉撕碎,加入佐料一起拌食。做法简单:将鸡肉煮熟,可以是整个鸡大腿或者整只鸡,用冷水煮可以确保鸡肉更加鲜嫩。煮熟后,将鸡肉去骨撕成细条,然后加入柠檬汁、香菜、食盐、鸡精和味精等调料拌匀。煮鸡时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去腥增香,鸡肉煮三十分钟后捞出,冷却后手撕成条。调制料汁,包括香菜根、大蒜、生姜和小金柠等,加入盐、味精和糖,搅拌均匀后浇在鸡肉上。传统做法是用乌鸡,煮熟后撕成丝。准备菠萝块用辣椒腌制,西红柿、洋葱、树番茄用火烧制后,与姜和柠檬拌在一即可食用。“舂菜”在景颇族民间一直流传着“舂筒不响,吃饭不香”的说法。景颇竹筒饭、景颇鸡肉稀饭有两种:一种叫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烂饭。制作方法独特,取鲜嫩乌骨子鸡切开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刺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熟后即可食用。

景颇族的绿叶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将树叶做成勺子、盆子,不用任何碗筷。 绿叶宴菜品有糯米饭、鱼腥草、蜂蛹荷包蛋、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有时间到云南景颇族去尝尝这些美食吧。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是“目瑙纵歌节”,也被称为“目瑙”,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二到六天。在“目瑙纵歌节”期间,成千上万的景颇族人身着节日盛装来到一起,踏着相同的音乐节拍,走着同样的步子尽情地唱,尽情的跳。景颇族还有“新米节”,这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也是个交流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农耕交流会。“能仙节”则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以唱歌跳舞为主要活动,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活动。

景颇族的社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分为官种、百姓、奴隶三个等级,“山官”享有各种特权,且职位按子幼继承权的规矩世袭。“百姓”是景颇语中的“色瓦阿缪”,他们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依附于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山官”,能够自由迁徙,从属于“山官”,有向山官交纳实物供赋和无偿劳役的义务。“奴隶”在景颇族传统社会中依附于主人,没有人生自由。他们被视为财产,属于主人的私有物,不能自由迁徙或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景颇族的这种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颇族的节日庆祝方式和内容。

景颇族还有一些特定的禁忌和风俗习惯,就是每逢初一、十五的时候,不得到人家去借火,火在他们那里是钱财的意思,有的人把火旺,比作会找钱。借盐腌鱼是以免家里“水头”被别人借走了,也是说钱的意思,放水就是放钱。这些都反映了景颇族人民的独特风俗习惯。

“柯尔克孜族”也被称为“吉尔吉斯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他们的传统居住是“毡房”。是一种适应游牧生活的建筑形式。这种毡房通常由木材构成基本框架,外部覆盖着羊毛毡,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实用性。它在设计和建造时,考虑到了拆卸和转场的方便,使柯尔克孜族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和地点,能够迅速地进行居住地的转移。同时,柯尔克孜族的建筑风格还体现在装饰上,他们在饰物和器皿上都雕刻动物和龙的图形,体现了柯克尔孜人对万物生灵的敬畏,表达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他们的先民最初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在唐朝时期,他们被称为“黠戛斯”,后来一部分人随着回鹘人西迁到新疆。18世纪,有一部分柯尔克孜族从新疆迁移到中国黑龙江省富裕县,形成了那里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柯尔克孜族使用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进行书写。

库尔玛也叫锅烤羊肉块,是把羊肉切成方块,放入锅里用大火烧烤。烧烤时得用铁铲不停地快速翻动,烤熟后在上面撒上食盐、辣椒面等佐料即可食用。“镶”是用馕炕烤制而成,呈圆形。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可以根据不同口味加芝麻、葱头、鸡蛋、清油、牛奶、盐、冰糖等配料烤制而成。“肖奴帕”也就是大块肉、手抓肉。是把肉切成大块,分肋骨、大腿、小腿、肝杂等煮熟。煮时将肉凉水下锅,这样煮熟的肉香而不腻,嫩而不烂。还有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无论是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都传承着民族的独有特色,这就是民族的延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认鬼做母:他真不按套路出牌高武:好处我享,副作用你扛搞钱要紧,谁谈恋爱啊诡异规则?我T0乱拳打死女诡!墨者之量子古武美警:我有每日情报系统网络神豪:纵横九州重生:重度二次元再次遇见你灵气复苏:我掌神霄,雷霆之主穿成帝皇铠甲,被校花当成睡衣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