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后,一切又归于往常,生活仍要继续,尽管昨夜放过的天灯已辗落尘土,但美好祝愿在七0后心里却始终没有熄灭,他们相信以后生活会像过年一样的甜蜜,可终究没人告诉他们还有多少的未知等在前方。
变化好像倏然加快了。在轰隆的机器声中,成排成排低矮的旧瓦房被推土机、挖掘机推得只剩墙根,一目一目的木板铁皮拼接的居所被倒塌,一间一间茅草屋被铲平,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杂乱无章,也没有车辆来清运这些建筑的垃圾,一眼望去,拆除地就像个大垃圾场。然而,却看不见有规划人员,也看不见有序的指挥,只有一波一波的拾荒者背着大大的麻袋,来来回回地在石墙、瓦砾间翻动。这样的场景在当时的八所镇非常常见。当一块块情感的阵地被攻陷,被夷为平地的时候,七0后眼中满目疮痍。这些地方的每个拐角,我们都很熟悉。可现在就是手捧一刨土,都满是瓦砾、碎石;就连篱笆墙的竹子也被根根抽离,破成布条的衣物和塑料带,被风吹起挂在灌木丛上,在风中颤颤巍巍。父母们经常告诫不要乱跑废弃地,免得踩到钉子,七0后当然不会在意这些,我们携伴而来,高低踩在废墟之上,默不作声。我们熟悉地在一块一块地减少,七0后的内心十分不是滋味,我们来这里,也没能做什么,就当是和他们曾经自由地作最后的告别,在夕阳的余晖中,把这画面永久地装进脑海里。
这里已不再适合玩耍,只能回归到课堂。可学校那里,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的,被管束对于大多数七0后来说感觉从来就不好。
那时学校是有留级制度的,留级在那个时代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当时的学校普遍对年龄的审查没那么严格,七0后有6、7岁上学的,有5岁上学的,乡下来的孩子还有10岁左右才上一年级的,由于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考不及格就留级,也不会有人苛责,大家都习以为常。
那时候小学教学科目是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自然和劳动课,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列入考试的升学科目,体育分不计入在内,满分只有100分,60分及格,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当你期末考试分数两科都在60分以下,那只能留级。
在那个时代的大人们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没有太多的时间理会孩子们,在这种粗放的放养模式下,成绩的好坏与否,基本取决于你的自我约束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不好的七0后真的挺厌烦父母在自己面前,提及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春天到了,我们来到草原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现在诵读这些经典的课文,在当时可没有能栓住七0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