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的神勇,真是古今罕见,我们愿意听从您的指挥!”
项羽也没有过多谦让,直接回答说:
“既然各位如此推举我,那我就不客气了!各位先回营中静待,等有战事时,我自会通知各位。”
于是,各国的将领们纷纷告退。
随后,赵王歇和赵国丞相张耳也走出城门,来到了项羽的军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项羽这才从座位上站起来迎接他们,并与赵王歇等人分坐在两旁。赵王歇拱手道谢,项羽也稍微表现出一些谦逊,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之后,赵王歇和张耳便起身告辞。张耳因为心中还对陈余怀有怨恨,没有直接回城,而是先去了陈余的军营,责备他在之前危急时刻没有伸出援手。当张耳再次询问起张黡和陈泽两人的情况时,陈余回答说:
“张黡和陈泽劝我一定要豁出去拼死一战,但我认为白白牺牲没有意义。可他们两人坚持要出战,于是我就派了五千人随他们一同前往,结果导致全军覆没,两人都战死了,这真是太可惜了!”
张耳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
“恐怕事情不是你说的这样吧。”
陈余连忙解释道:
“我和他们两人并没有任何仇怨,我想我也不会暗中加害他们。况且两将出兵,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可以随意捏造的,请你不要怀疑我说的话。”
虽然张黡和陈泽两人并不是陈余亲手杀的,但陈余在这件事上也难辞其咎。陈余继续解释,然而张耳却始终不肯相信,不停地追问他们是如何战死的,陈余为何没有及时去救援,说个没完没了。这让陈余不禁动怒,他说道:
“你为什么如此怨恨我!我情愿把将军的印绶交出来算了!”
说着,他便把印绶解下来,准备递给张耳。但张耳没想到陈余会如此决绝,反倒有些措手不及,不敢轻易接受这个印绶。陈余把将军的印绶放在桌子上,然后外出上厕所。这时,张耳的随从私下里对张耳说:
“古人有句话,叫做‘上天赐予的东西如果不接受,反而会招致灾祸’。现在陈将军主动把印绶交给你,你如果不接受,恐怕会违背天意,带来不祥。所以,你何必推辞呢!”
于是,张耳便拿起印绶,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等陈余再次回到房间,看到张耳竟然已经佩戴上了将军的印绶,他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之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接着,他带着自己亲信的几百名士兵,气呼呼地离开了,分散居住在黄河边上的沼泽地带,靠捕鱼打猎来维持生计。关于他后来的事迹,我们之后再详细叙述。如果陈余从此以后不再出山,那他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高人。
陈余离开后,张耳一人身兼将相两职,他接收了陈余的部队,继续尊奉赵王歇,并带着他回到信都居住。同时,张耳自己也带领军队跟随项羽,一同参与攻打秦朝的战斗。项羽随后逼近了章邯的军队,而章邯则在棘原坚守营垒,他的部队还有二十多万人。项羽又打算指挥军队猛烈进攻,但这时老将范增提出了缓战的建议。他认为应该等待章邯的粮食耗尽,形势变得窘迫,他们自然会溃败撤退,这样可以节省兵力。于是,项羽在漳水的南面安营扎寨,与章邯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章邯则不敢出战,只是向咸阳朝廷奏报,详细陈述了战败的情况,请求朝廷定夺。
赵高一个人掌控了所有的权力,他居然把章邯送来的战报放在一边,根本不上报给秦二世,所以秦二世对此一无所知。但偏偏有一群宦官和宫女,他们私下里窃窃私语,互相讨论着章邯战败的消息,结果这个消息不小心被秦二世给听到了。秦二世把赵高叫进宫来,质问他关于军事的情况。赵高回答道:
“现在朝廷的兵马,大多都是由章邯一个人在调配。我虽然身为内相,但无法远距离了解军情。章邯也没有向我发送过军情报告。只是最近听到了一些传闻,说章邯的军队损失惨重。但具体的情况,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正准备向您汇报,没想到陛下您已经了如指掌了。我想,关东的那些盗贼,大多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为什么章邯手握重兵,却不能迅速平定他们呢?请您下旨严厉责备他,以免他拖延战事。”
秦二世听了赵高的话后,还是认为赵高是忠诚的,并嘱咐他发布诏书。但实际上,赵高是怀疑并嫉妒章邯,他认为章邯可能在暗中与秦二世有联系,所以赵高决定把放纵盗贼、玩忽职守的罪名,全部推到章邯身上。他立刻命令文书官吏起草了一份严厉的诏书,并派人迅速地将这份诏书送到了章邯的军营中。
章邯接到诏书后,心里既愤怒又害怕,于是他立刻命令长史司马欣火速前往咸阳,亲自向皇帝报告所有情况。司马欣不敢有丝毫的拖延,连夜赶路,迅速到达了都城,匆匆赶到朝廷大门前,急切地想要进去拜见皇帝。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秦二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临朝听政了,朝廷里的事情现在都是由赵高一个人在掌控。当赵高听说章邯派人来了,他故意避而不见,只是让司马欣在宫外等候。司马欣只好耐心地等待着,一等就是三天,还是没有听到皇帝要召见他的消息。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通过贿赂守门的小官吏,来打听里面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在这个地方,没有钱财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守门的小官吏这才告诉司马欣实情,说的都是丞相赵高暗地里忌恨章邯之类的话。司马欣一听,心里猛地一惊,生怕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于是连忙从朝廷大门逃了出来,骑上马迅速离开了都城,抄小路赶回棘原。等到赵高听说司马欣逃跑了,立刻派人去追捕他,但这些追兵只是沿着官道一路追赶,却连个影子都没见着,白白跑了数十里路,最后只能空手而归,向赵高报告情况。司马欣逃回本营后,立刻向章邯详细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且神色慌张地说:
“赵高现在在朝廷里大权独揽,对将军您非常不利。将军您,不管是有功还是无功,都可能会遭到诛杀。请您自己好好想想对策吧。”
章邯听了司马欣的话,心里的忧虑更深了,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闷闷不乐地坐在军营里,不停地唉声叹气。就在这时,忽然有士兵从营帐外面递进来一封书信。章邯连忙接过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致章大将军:我听说白起曾作为秦国的将领,南边征伐了邬、郢等原本属于楚国的领土。北边他又击败了马服君赵括(赵括继承了父亲的官爵和称号,被称为马服君,但最终在白起指挥的战役中被杀)。白起攻城略地,战果无数,但最终却遭到了赐死的命运。蒙恬也是秦国的将领,他北边驱逐戎人,开辟了榆中地区数千里的土地,但最终还是在阳周被处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功劳太大,秦国无法全部封赏他们应得的爵位,所以就找借口用法律来诛杀了他们。现在,将军您已经为秦国征战三年了,损失的士兵数量多达十万之众,而各地的诸侯也纷纷起兵反抗,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那个赵高,只知道阿谀奉承,现在局势危急,他也担心二世皇帝会诛杀他,所以想要找借口用法律来诛杀将军您,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再派人取代将军您的位置,从而让自己逃脱灾祸。将军您长期在外带兵打仗,与朝廷内部的联系和信任必定已经产生了不少裂痕。如果您没有立下战功,那肯定会遭到诛杀;就算您立下了战功,也可能同样难逃一劫。再说,上天要灭亡秦国,这是无论智者还是愚者都心里清楚的事情。现在,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纠正朝廷的错误,在外又成了即将亡国的将领,孤立无援,独自支撑,却还想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性命,这岂不是太让人悲哀了吗!将军您为什么不率兵返回,与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共同攻打秦国,然后瓜分秦国的土地,自己南面称王呢?这样难道不比身首异处,被处以烹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放入大锅中烹煮),妻子儿女也被杀戮要好得多吗?请将军您好好考虑一下!这是原赵国将领陈余的敬上,我再次向您表达我的敬意和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