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花梨街。
蔡记酒楼。
陈宣坐在二层雅间,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独自小酌。
一群身着麻袍布衣,拖家带口,神色萎顿的乡民,正捧着瓷碗大口喝粥。
热腾腾的清粥配上大白馒头,给他们失落的心情带去些许慰藉。
施粥的主家,乃是北城有名的富绅之家,林氏。
林家老爷也被人们叫做“林大善人”,因为其乐善好施,义薄云天。
除了施粥之外,林府还为难民们提供活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这些举措,比官府做得好多了。
最近府衙的“口碑”,的确不太行,方才楼下的食客们都在议论,一个个神情激愤无比。
因为漓州封城,已经有不少时日了。
这项禁令原本只为捉拿陈宣所设,后来变得愈加严格。
这影响了很多人的生计。
至于原因,也是因为灾患。
秋水枯竭的时节,漓水上游反而暴涨,倒灌良田,淹没农庄。
甚至有恐怖的鱼怪河妖上岸袭人,漓州戍卫军派出人马镇压,却收效甚微,河水漫灌之下,普通车马行动不便,到后来,也只能在地势高处驻营拦防。
而被灾祸驱赶的难民们,则大部分朝漓州东、北两个方向逃来,聚集在城门口,起码有数千人。
一开始,州府严令难民入城,害怕扰乱正常秩序,后来城外差点发生民变,是戍卫营亲军,拿着丹阳侯的虎符,自南城门入城,让刺史大人发布新的政令,差人慢慢核查统计难民身份,将他们放进漓州,好讨营生。
当然,普通平民,也是许进不许出。
漓州虽大,要一举消化这么多难民,也非易事。
两拨加起来数量逾万的难民,每日嘴一张,便要吃掉八千斤粟米,万斤菜肉,除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
城中有亲朋投奔的还好,孤苦无依者,便只能在大街上游荡。
对于治理者而言,这等现状实在令人头疼。
毕竟尸位素餐,大腹便便的官老爷们,顶着个猪脑袋,也想不出甚么好办法解决问题了。
花梨街,是北城区相对而言,最为平稳祥和的街巷。
起初也有大批难民流落于此,弄得附近的居民商户们怨声载道。
他们联名向坊市产业持有者林家上访,要求对方与官府施压,驱逐难民。
结果林家老爷将商户们痛骂了一番后,不但没有赶走难民。
反而打开自家粮仓,日日熬粥做饭,布施与难民,并要求坊市商户们,尽可能配合林家,为难民们提供活计,否则涨租半成。
这等消息一出,虽引来不少其他街区的难民,但在林家有条不紊的统筹之下。
花梨街的灾民乱象,倒真是越变越少了。
有人甚至为林家父子做了功德牌位,供于佛堂之中。
没错,正是陈家先祖牌位供奉的地方。
清晨陈宣去上香,正好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敬林氏礼寿至圣贤人福慧双修”,“敬林氏少海德盛星君齐运鸿天”。
皆是金牌,供于正中。
相比之下,陈家爹娘的木牌,要寒碜得多。
林老太爷,陈宣不认识,但“林少海”这名字,他看过十七八遍了。
巧得很,既然先看着这家伙,便从他开始吧!
只是他有些不解,为何侯府名单上的恶贯满盈之辈,为何突然成为了百姓口中,“仁德无双”的大善人?
莫非宁云清还真骗了自己?
陈宣相信对方不会这么做,那么只有一个解释。
林少海的仁义,乃假仁假义。
他戴上伪装,欺骗了许多人,却骗不过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