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使楼缓仍然驻留邯郸,魏使却已经跟吕不韦回来了,此行历经十余日,眼看就要进入十一月了。
北地天寒地冻,有家境富庶的人已经穿上了皮裘,再不济也会穿上袄衣,只有那些贫苦人家,只能在破旧的单衣里塞着絮绒以御寒,而这样的人却是大多数。
吕不韦哆嗦着进入太子府中,耳朵冻的通红。可刚一走进大殿,便感觉一股热浪铺面袭来。
赵煦穿着一件单衣,在坐在席上翻看着一卷竹简,看到吕不韦裹得严严实实的样子,笑着命宫人为他宽衣。
仅一会儿功夫,吕不韦的身上便出了一层细密的汗,耳朵也有些发烫发痛了。
“今年的天气,相较于往年真是冷多了。”
吕不韦将宫人奉上的热浆一饮而尽,才感觉由内而外舒服起来,叹息道:“还是您这里舒服,臣都不想走了。”
赵煦笑道:“这有何难?您是我的属官,给您收拾出一处别院住下便是,也免得每日奔波劳碌。”
吕不韦笑而不语,只是让宫人再倒上一杯热浆。
他一个外臣,就算是大王任命的太子友,直接住进太子府算什么回事。况且他在邯郸的府邸,论舒适跟此处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无非就是所能享受的礼仪等级不同而已。
赵煦也只是随口说说罢了,按赵王的意思,他可能过了新年就要成婚了,太子府将迎来它的女主人。
据说是韩国的王女,年方十四,生的明眸皓齿,端庄秀丽。
其实对于婚事被包办,赵煦自己也没有什么不满,历代王公贵族的婚事基本都是联姻,这个时代,诸侯国打的狗脑子都掉了一地,也不影响彼此之间相互通婚。
尤其他还是储君。
听王后说,这件事其实在赵煦率轻骑袭击燕军的时候,赵王就已经有了想法,是想要儿媳妇好好管住这个不听话的儿子。
不过今天他赵煦召见吕不韦却不是为了婚事,这件事自有王后为他操办。
随着赵王下令推广赵氏犁至各地,不仅提前完成了耕地翻新,还有余力开垦出许多荒地,以待明年春种。
而且在天气转寒之前,赵煦就在这里府中盘了一个地龙,邀请了身在邯郸的所有贵人观看,并亲自演示作用,一时风靡邯郸。
炕口开在屋后,一条火道在屋内如地龙般成回字盘旋,热气在其中流通,上面覆以石板,温暖宜人且不会有走水之虞。
于之相仿的便是火炕,更适宜贫困人家使用,而且在屋外的炕口可以盘成灶台,也不怕浪费柴火,更不会让在屋里生活的人被烟气毒杀。
为秦赵之战暂时停歇的时候,赵煦是切切实实做了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的。
可火炕虽好,技术要求却高,而且这不是农耕这类事关民生的大事,用官吏进行推广,阻力很大。要口耳相传,却又不知耗费多长时间。
对于赵煦的愁绪,吕不韦却笑道:“太子于大事聪慧果断,这等小事上却为何犯难?”
赵煦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吕不韦侃侃而谈道:“地龙火炕乃是冬日取暖之法,又无走水、烟毒之弊,可让百姓无严寒之苦,此等好处,无需推广便会有人主动去学。”
“太子素有仁德之名,天下莫不传颂,各地公子、贤人皆翘首以盼,渴望与您结交,他们虽然在国内没有大名,但在地方上却有威望,又颇有家财。”
“若是太子愿意折节下交,委托他们,他们既能得到您的友谊,又能因此获得名声,岂能不尽心竭力襄助太子?”
赵煦连连点头,他确实忽略了那些在地方上的贵族后裔,他们有家财,有人手,刚好帮助那些家中人财短缺的穷苦人家。
而看到吕不韦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赵煦突然醒悟,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不说出口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