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人类又总会忍不住设想,未来会不会有那一天,我们又能和这些早已灭绝的生物生活在一起?2018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2》中,人类打造出了混合多种基因的高智商新品种恐龙和混入了恐龙基因的小女孩,随后这些恐龙就逃离小岛走向了全世界。而在其他一些故事中,它们早就拥有高度智慧了,甚至能使用道具、穿上铠甲,成为人类的同伴或敌人。
最后,恐龙灭绝的往事还时刻提醒着人类居安思危:6600万年前的那一天,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75%的物种,同时也意味着灭绝了人类祖先最危险的敌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那颗小行星,就不会有此刻写下这些字的我和看到这些字的你。那么,既然一颗直径6英里的小行星就能灭绝当时称霸地球的恐龙,如果类似的小行星降临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又该如何应对?恐龙灭绝之日,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至今悬在人类心头。
必须特别指出的一件事是,在我小时候看的科普书中,“恐龙如何灭绝”还是一个疑问句,科学家们提出过“气候变化说”“植物中毒说”多种假设,但直到2010年,经过全世界41位著名科学家的联合宣布,“小行星灭绝说”才形成共识。
相较于“恐龙”这个词诞生的19世纪,2010年如此之近,一下子就把当代人的生活日常写进了科学发展史的一页,更让人不得不感慨沧海桑田的变幻、时代洪流的伟力与人类技术的进步。
而如果思路再广一点,看向未来,恐龙也能成为科幻故事的设定借鉴对象:在当今人类看来,爬行动物基本上就是蜥蜴和蛇。但在恐龙时代,爬行动物是一种主流生命形态。正如哺乳动物里有人类、有鲸鱼也有猫狗、牛羊一样,当年的爬行动物也是上天下海、有大有小,长成什么样的都有。于是,一个科幻经典问题出现了:假设有一天哺乳动物也灭绝了,下一个时代的主流动物,又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从各个方面来说,恐龙之于人类,都有特别的意义:既有丰富形态,又有鲜明特征,既是未来幻想,又是前车之鉴,也就无怪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区永远那么受欢迎了。《奇遇办与阿尔法城(上)》中提到的马门溪龙化石也是真实存在的,是贝林大河生命馆的人气明星。
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它吧,看看它高大、苍白又粗粝的样子,想象坐在它的头顶上在月色下奔跑,想象6600万年前的那一天……那一刻,从神话梦魇到星辰大海,都与渺小如你我紧密相连。
(本文定稿时间:201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