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
比如表示“卷起(衣袖裤脚等)”的“挽”(wǎn)字,四川方言还有一种地道说法,为“缏”(音biǎn,同“匾”音)。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很多人会说不会写的“缏”字。
一、“缏”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1、农村人下田做活路,喜欢把裤脚“缏”起来。过去年代外装似乎还没啥短裤,挖地都常常把裤脚“缏”起来,水田则更不用说。
2、干活时为了手上利落,或如洗衣服、逮鱼等避免衣袖打湿,都要把袖子“缏”起来。
3、小孩子上桌吃饭不久,还没有生活经验,夹菜时袖子不注意就拖到别的菜碗,大人也要赶忙把他的衣袖“缏”起来。
二、缏字的音义
①biàn。把麻、草等编成辫子状
②pián。用针缝合,或指把两条边对合缝起来。
③biǎn。提起衣服,引申为挽起衣裤的边沿。
《说文解字》交枲也。一曰緁衣也。从糸。便声。
《说文解字注》[谓以枲二股交辫之也。交丝为辫。交枲为缏。] 一曰緁衣也。 [上文緁下云缏衣也。此云缏,緁衣也。是为转注。] 从糸。便声。
《说文通训定声》缏,缝缉其边曰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