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世说:“那我们率军在此活动做何用?如果宣抚司追究责任,我来承担。”
王渊不语。
杨可世于是率领所部进入辽国境内,接应百姓。杨可世自从在雄州会议上被和诜嘲笑为懦夫后,心里一直憋着一股火。他明知道,童贯下令大军压境,目的是想给耶律淳施加压力,威吓刚成立不久的北辽政府。可是,他求功心切,他想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并不是懦夫。
然而,杨可世没料到,宋军刚进入兰沟甸,便遭到辽军伏击。埋伏在兰沟甸两边斜坡上的辽军乱箭齐发,宋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不堪。杨可世这才明白,自己上了辽军的当,先前那十几名百姓是辽军假扮而成的。
耶律大石站在山顶上观察战情,用令旗指挥作战。他下令吹响号角,发起冲锋。藏在松林中的辽兵好似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河谷,杀向宋军。
兰沟甸里尘土飞扬,杀声震天,血战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才结束。
宋军按原路撤退,辽军也没去追赶。
午后的阳光,洒落在那些被砍下来的头颅胳膊腿脚和手臂上,闪烁着鲜红的光芒。倒下的尸体有人也有马,残缺不全,横七竖八,血粼粼的。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很久才散去。
宋军一口气撤退了十几里路,快接近边境时,杨可世下令停止撤退。杨可世跳下马,蹲在麦田边上嚎啕大哭。鲜血喷溅在他的衣服上脸上和头发上,他两眼通红,目光凶狠,好像要吃人似的,又好像刚刚吃过人似的。
杨可世觉得自己无颜去见童宣抚,无颜去见种将军,自己从军三十多年,哪打过这样的败仗?
突然,杨可世举起佩刀往自己的脖子砍去。危急时刻,只听“当啷”一声,佩刀被副将王渊打落在地。
杨可世回头望着王渊,说:“仗打得如此窝囊,我上对不住皇上,下对不住弟兄,我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
王渊劝说道:“杨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仇咱一定是要报的!”
杨可世兵败兰沟甸的消息,很快传到童贯那里。童贯很震惊,也很生气。杨可世违抗军令,擅入敌境,按照军法应当处斩。可是,童贯下不了这个狠心。杨可世是童贯一手提拔起来的,一直跟着童贯在西北与吐蕃和西夏作战,还跟着童贯去江浙平定方腊叛乱,作战很勇敢,战功很显赫。然而,如果不处置杨可世,军威何在?怎能服众?
童贯犹豫不决,难下决心,他问刘韐:“杨可世擅入敌境,你看该如何处分?”
刘韐知道杨可世与童贯的关系,于是替杨可世辩解说:“杨将军虽然擅入敌境,但并没违反军令。他率军入境,目的是接应燕地百姓,并不是去与辽军作战。他只不过是不小心,中了辽军埋伏罢了。种师道是都统制,何不将杨将军交给他来处置?”
童贯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道:“好建议!这是个好建议!不愧是行军参谋,妙计妙计!”
将杨可世交给种师道处置,对童贯来说,至少有三个好处一可以显示出自己对种师道都统制军权的尊重二可以将处置是否恰当的责任推给都统制三可以借此考验种师道对自己的态度。
不过,童贯还是有些担心:“万一种师道对杨可世动用军法,怎么办?”
刘韐笑道:“童宣抚大可放心,种师道是个聪明人,他不可能按军法处置杨将军。再说,他真要按军法处置,不还是要请示宣抚司吗?这不又把球给踢回来了吗?”
听了这话,童贯有些放心了,他让刘韐下达命令:令杨可世立即离开西路军前军,到东路军种师道都统制处听候处置,西路军前军由王渊负责。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