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和刘邦的交情,要从几十年前说起。当初刘邦离开庠序,脑子里装了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师训,回家从事农耕。虽然尚不懂得治国平天下的深道理,但却明白欲成就大业绝不是日日在田地里辛苦耕作,以当时的眼界,他心里最向往的是当游侠。任何时代,古惑仔对少年都有极强诱惑力,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于是混街面去了。
在沛县和丰邑这块地面,那时年轻一代的大哥是王陵。王陵世家大族出身,刚刚显露头角,年龄接近,感情易通,刘邦便跟着王陵混了。
王陵的性格是讲信义,耿直。好,你把我当大哥,你这兄弟我就认定了。
王陵的小弟众多,其中一个叫雍齿,这名字怎么说呢,用现在话讲也可以叫他大龅牙吧。雍齿的特点是厚道、认死理,大哥说完的话,一字也不改,必须坚决完成到底。雍齿比刘邦小一点,王陵不在时,雍齿也听刘邦的。分分合合二十余年,刘邦有了正式职业,王陵、雍齿也分别立了家业,分多聚少,但感情还在。
陈胜起事后,烽火渐渐燃到丰沛,一支支以抢劫为目的盗贼流来窜去,扰得乡邑不得安生。王陵、雍齿和身边人商议:照此下去,父老必被抢略一空,我们多聚少年壮士,结营自保,免受盗贼侵扰。
于是队伍拉了起来。随着时局变化,劫掠队伍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官府的人都控制不了局面,不安全感进一步加深。又听说北方来了陈王的队伍,为首的叫周市,立魏咎为王,正在砀地攻城略地。该反秦还是拒魏,王陵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告诉雍齿,你带大家守好家乡,我去北边见见周市,等我信。
王陵颇有些名气,周市见了王陵,不禁大喜,便推荐给魏咎。魏咎正是用人之时,便把王陵留在身边为将。王陵让人带口信回去:我跟随了魏王。此时刘邦刚起事,在沛县祭蚩尤、树赤帜,又率队西进丰邑。雍齿等人没等回王陵,等来了二哥,自然开门迎接。
形势变化越来越复杂。丰邑和沛县地处泗水北境,与砀郡、薛郡交界,鸡鸣三省,局面更为混乱,各方势力都向此处渗透。
话说秦嘉从薛郡起事,四处游击,城池不打、专攻乡邑,每到一地,打开牢笼释放奴隶、罪犯,队伍越滚越大。转着略着,就转到泗水境内。郡守守土有责,便集合人马进击秦嘉。秦嘉部下士卒多是奴隶、刑徒,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缺少武器装备,一击就溃。但这些人生存能力强,还特别能跑。打不过郡兵,秦嘉就跑,牵着郡兵长时间兜圈子。打打不散,追追不上,气得郡守发起狠来,马拉松一般死追不放,一路追到了薛郡境内。泗水郡守正追着秦嘉,听闻沛县有失,急忙转身往回返。沛公刘邦留下雍齿守丰邑,亲率人马北上迎击郡兵。先战胡陵,再取方与,乘胜杀向郡守部。郡守这几百号人马被秦嘉等纠缠不休,又被刘邦从后攻杀,立即大败,郡守郡监或死或降,大部分郡兵投了刘邦。
沛县的西北边,周市久攻昌邑不下,转而向沛县方向张望。见刘邦所部离开丰邑,周市立即南下说降雍齿。理由很简单:你大哥从了魏王,你跟着大哥走吧。刘邦前方大捷,后院起火,他在前方战郡兵,周市一路跟在他后面捡果子,先降下丰邑,又向北控制了刘邦刚打下胡陵、方与等地。刘邦返身回丰邑,才发现一路上城池都立着魏国旗帜,占据关隘,不接纳刘邦。
刘邦这个气呀,替周市白打工还不算,自已的兄弟还降了魏。刘邦到了丰邑,雍齿死活不让进。雍齿的想法很简单:大哥投了魏王,我听大哥的。除了王陵,谁也别想进来。
说不通就打,结果没打过。兄弟背后扎刀,让刘邦伤心不已,大病一场。就这个丰邑,后面又接连打了两次才拿下,为此刘邦对家乡父老怨恨悠远绵长,到了生命最后阶段还是意难平。
这些乱世军阀,很多人确实不像个样子。秦嘉人虽多,但不经打,特点是谁的账都不买,打不过了就跑路。魏王及周市的作派是专拣软的捏,抽冷子占便宜,不管你是敌军还是友军。顶着一个诸侯的名号,做大事和做贼一样,不厚道啊。只有刘邦像个好汉的样子,上来就和秦军硬刚,一刀一枪拼出个立身之地,在战争中逐步积累起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