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怀王进攻关中,走的是这条路,从南阳经西峡、商洛、蓝田,最终在蓝田东部和秦军大战一场。秦将白起率军攻击楚国,也走这条通道,由西向东直接打进了鄢郢。“蓝关古道行人稀,风景如画诗意真”,“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代人经常走这条道。“烟横辋川瞑,云照武关秋”,宋人也走这条路。“风雪蓝关阻,烟波涛瘅海”“驱我蓝关去,不堪雪里程”,明、清时还走这条路。近年经常有自媒体发视频,秦岭大雪,车辆被滞留在陕沪高速之上,也是这条路。
正因为这条道路战略地位重要,昔日秦人便在蓝田修建了峣关,在商於盆地修建了武关,防备楚人西进。而楚人则在通道东大门修建了两个关隘,一个叫析邑关,控制着陆路通道;另一个叫丹阳要塞,控制着丹水下游,防范秦人水陆夹击。
刘邦夺取宛城,时值夏季,降雨频繁,山洪不时暴发,水路通行困难。刘邦令全军集结,迅速攻破析邑关,从陆路通道西进。
急行二十余日,来到了商於武关前。
春秋时先礼后兵,战国时先伐交再伐谋,这种战争原则沛公刘邦继续传承。在南阳时,他派出使者前往咸阳,想要说服秦二世束手就降。司马欣位高权重,在外掌大军,二世和赵高不想见就不见,言辞甚倨。别看沛公当时名不见经传,特使到了咸阳,赵高却不敢怠慢,礼敬有加,并派密使前来会见刘邦。赵高想法是,他杀掉秦二世,与刘邦瓜分关中称王。
刘邦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最终给出的答复是:不许。
尽管咸阳已是风雨飘摇,但什么事都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是秦二世的缓兵之计,刘邦大军久困谷中,不能前进,后继无援。若南阳退路被断,大军岂不被困死在这秦岭深处。于是决定破关前进。
秦从关中发重兵防守武关。几年连续战事,使得关中可征用的良家子弟已寥寥无几。秦时重农抑商,社会分阶层,士、农、工、商四级,工、商社会地位低,工匠、商人不得入仕为吏,不得入伍从军,甚至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规制的车辆都有严格限制。还有一些男丁,家贫无法娶妻而入赘女方家,也普遍被列入贱民行列。战事紧急、兵源不足,秦不得不放宽条件,征调大批商贾、百工子弟及赘婿从军,派万人驻守武关。
战争必须知已知彼,刘邦对武关秦军的情况摸得相当清楚。张良说,贾人贪利,可用金钱诱惑。于是派人暗地里给武关守将送去大量财物,诱使秦军投降。
贾人重利轻义,效果立竿见影。秦将商贾出身,见到财物,市场思维开始运转,守关和做买卖一样,只要价位给足,把这个武关卖了未尝不可。于是开始与刘邦军团讨价还价。
刘邦觉得事妥了。张良却说:开关投降只是守将的想法,普通士卒没拿到钱,他们没得利可不会轻易投降。但咱们财物有限,不可能满足每个士卒的需求。
哪咋办呢?张良说:趁其思想动摇、防守松懈,立即攻击。
谈还接着谈,许诺对方一个高价码,不断麻痹敌方。
刘邦叫来番君部将,交给他们一项秘密任务:带部下悄悄翻过大山,潜伏到武关后方。越人及南郡多山民,翻山越岭是强项,强到简直不可思议的程度。不信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放置在绝壁上的悬棺,现在都难想像一千年前是怎么放上去的。
翻越武关两边的高山绝壁?秦人认为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鸟能飞过,没翅膀的绝对不可能过去。但番君部下的将卒就有这个本事,以秦人绝对想不到的方式到了武关后方。
实践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千万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评判别人能力高低。
刘邦大军前后夹击,武关秦军大败。
刘邦率部继续前进,直抵蓝田。现在面对的是另一个关口:峣关。攻破峣关,走出山口,便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大平原。
秦国将关中全部兵力押在了峣关,这是生死决战,指挥秦军防守的变成了秦王子婴。原来,就在刘邦率部攻打武关、奔袭蓝田之时,秦国宫内发生了惊天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