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矛盾的引爆点是,陈胜起事,数十万叛军打到了骊山脚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周章打进关中,秦二世吓蒙了,命都快没了就顾不上什么师生情分、君臣大义了,第一反应是自古天子无过错,必须找到责任人问罪。
扼守崤函通道、守护关中安全的,是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李斯处于被动局面。
赵高也战战兢兢,惶恐万分。一年多来,他的主要精力用在哄着二世高兴,让二世多娱乐少工作,皇帝的工作自己顶替干,出现这种局面罪责难脱。二世突然奋发振作、亲政问政,他赵高将何去何从,干过的缺德事何处隐藏?问题重大,这个责任不是一般公卿能承担的,必须让丞相担责方能堵住百官之口。
赵高跪谏二世,说:都是李斯儿子李由的问题,他内怀反叛之心,私下秘结贼人,不击贼不防守,否则叛贼无论如何也过不得崤谷这铜墙铁壁。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郡兵才数千,关塞守军不过万,岂能挡得住数十万的张楚军。但李由也有李由的毛病,怕死惜命,张楚军经过三川进了关中,二世命都快没了,你李由全须全尾,好端端在洛阳城中坐着,说不过去呀。
李斯在宫中遍布眼线,赵高说的话很快传到丞相府,李斯闻言大骇。关东遍起烽火之时,不知道李斯如何嘱咐李由的,如果李由上为国家、下为家庭、战死疆场,李斯则完全可以避免这次危机。说什么都晚了。
李斯迅速反击,连续上奏二世,核心意思是赵高迷惑圣心、祸乱朝纲,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赵高造成的。
既然撕破了脸,那就互不客气了。两位刑名高手过招,刀刀见血、直击命门。
此状此景,让二世非常生气。心想,这俩万货,都不是省油的灯啊,灭贼么本事,内斗倒是把式。
赵李相互缠斗许久,最终赵高胜,李斯被灭门。
可叹李斯精明无比、英雄一场,最终被腰斩、族灭,下场无比凄惨。他小看了这位身残志坚的赵宦官。两人都是权势熏天、法家高手、权谋顶流,但在思维方式上还略有区别。李斯想维护自己士人的外部光彩形象,更多用阳谋;赵高是刑余之人,本就被士大夫所不耻,干脆就做个彻底的小人,尽出阴招。才能超群的小人是极其危险的,出招必是杀招绝招、一击毙敌。
李斯死了,二世安排赵高当了丞相。赵高一下子达到了人生新高度,做梦也没想过。欣喜之余不禁感叹,看来以前对人生的设计还是太保守了,自己还有无限的可能啊。
赵高放飞了梦想的翅膀。他安排秘使联络刘邦,提出:我杀掉秦二世,我当关中王,避免兵戎相见。
受宫刑本就为人所不齿,这位自宫太监竟有如此清奇想法?刘邦极其厌恶,自然不答应。
刘邦不许,赵高便自己动手实现理想,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二世,准备立子婴为傀儡秦王。
子婴却是勾践一般雄才,他在咸阳忍辱偷生,侍机清君侧、正王室。子婴将计就计,出奇谋诛杀赵高,做了真秦王。
子婴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章邯所率秦主力军团已在河北投降了项羽,楚军及诸侯各部渡过黄河正向西进发。南阳方向,刘邦军攻破武关,即将进击蓝田。峣关如被攻破,关中就再无险可守。子婴押上最后的赌注,调集关中所有兵力开赴峣关,阻击刘邦大军。
两年来秦帝国不断从关中征调士卒去关外作战,添油战法、有去无回,关中已无士卒可用。子婴放弃咸阳城守,将南、北军全调到蓝田一线殊死博战。刘邦十万大军进得关中,胜利在望、士气高涨,无不以一挡十。双方在蓝田摆下战场,恶战昏天黑地。先战峣关,秦军败;再战蓝田之北,秦军又败。
子婴最后的家底彻底拼光了。
蓝田败讯传到咸阳,子婴知大势已去,脱去王服,脖子系上白凌,手捧秦国印符,坐着普通车辆来到灞水亭轵道边。他在等着刘邦到来,向刘邦跪地降服。
灞水,古名兹水,秦穆公改其名以彰显霸业。秦帝国霸业始于斯、终于斯,此情此景,秦人不禁唏吁涕下。
秦人起点并不高,起初无尺寸立身之地,六百年砥砺胼胝、奋斗不息,终成天下一统千秋伟业。二世即位,烽火遍地,三年而亡,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秦始皇定法家为主流意识形态,罢黜百家、焚书坑儒,唯尊刑名学说。秦制律令细密,言行皆有约束;吏治尤为深刻、论法致罪极众,上到公卿大夫下至编户齐民,无不人人自危、趋利避害、努力保全。士人不敢公开研习百家学说,私议未敢涉及诸子学问。幼童庠序教学律令,成年拱手尊法而已。君臣之义、家国情怀渐渐淡去,老子清静无为、墨子兼爱非攻、孟子民本仁爱渐渐化为尘烟、隐于草莽,公卿百姓、自上而下都成为国家机器中的零件,每日机械运转。一日某个环节故障,整体运转立即受阻,部分的损坏造成系统性瘫痪、直至土崩瓦解。
刑名学说盛行于世,秦政权渐渐失去了自我修复能力。即使像李斯这样的思想大家,也随波逐流、置私利于公义之上,对上所谏唯有利己而不顾国家。二世曾想有所作为干点事,李斯上谏说:尧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衣葛衣、食粢粝,禹股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圣人劳苦如此,是为“桎梏”。核心意思是,人生初期吃苦奋斗,终极目标是后期享福;你现在尊为天子,何必自找苦吃。建议二世修申不害、韩非子之术,行督责之道。
所谓督责,就是哪个区域若有叛乱,逐级治郡县守、令之罪。于是二世派特使捕郡守、尉、监,郡守治罪县令,县令再抓下级,各地官基层吏员治理百姓更为严苛,使民间成鼎沸之势。兼有赵高之徒,有才无德,为了自己膨胀的野心,唆使二世诛杀骨肉、离散宗亲、毒害大夫,遂使基层有垒卵之危、高层有朝夕之祸、天下成土崩之势。后人贾谊因此而论秦人之败,败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赵国败亡之际,赵国士人与百姓殊死抗秦;楚灭国之时,楚人发恨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韩国灭亡,尚有张良这样的侠士欲以一已之力刺杀始皇为韩报仇;魏灭国,有张耳这样的贤者隐匿乡里不愿仕秦。到秦亡国之时,却没有为社稷自杀殉国的贤臣,无拥立嬴氏努力复国的义士,忠义观念已被刑名之说洗涤一空。
秦国灭亡教训深刻,启示我们用正确的意识形态立国何其重要。法家学说不是万能的,成霸业尚可,行王道则谬,唯法治难以守成致万世安康。故当今大国盛世,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极其正确、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