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工的时候,各家的伙食也都不尽相同。
村里大部分人家,那天的伙食都比平时好些,通常有肉,还会去街上买些素菜。
但是艾松他们家例外,他们家有人帮工时的伙食,比平时差。
所以除非不得以,大家都不喜欢和他家换工。
还且他们家的人帮工时,总是找最轻的话儿干,还总是偷懒。
所以在村里风评极差。
后来,艾明因为偷叔叔家的牛,被判了十年的刑期。
艾松和艾军的母亲也重新嫁人了,没有带上他们任何一个。
他们三姊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考虑到这一情形,父亲他们总是免费地为他家帮一些工。
时间流逝,村里面的人发现帮工其实不公平,有的人户家里人少,借得多还的少,总是欠着或者做一些比较轻的话相抵。
另外,在后面种地的人也总是感觉吃亏,庄稼长得不如早种的。
就这样维系了二十年左右的帮工方式就结束了。
人们不再用“人情”还“人情”,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
如果有多余的活,就请人帮忙。
有时算点工,有时算包工。
点工大概是八块钱左右一天,包工的就按工作量来算。
以前家里喂牛的时候,父亲也会接一些犁地的活儿。
后来,牛卖了那一年就把土地包给堂伯艾全耕。
等到春耕的时候才发下,他犁的地用翻过来土盖住没翻过的土,种地的时候还得挖一遍。
这样做,他可以省掉一半的工程。
上了这次当之后,父亲和堂叔艾刚合伙买一头牛。平时两家轮流喂养,耕地的时候大家一起用。
再往后,化肥涌入了我们村。
大家发现即使土地没有耕过,也不用放很多的农家肥,庄稼就可以长得很好。
索性就不养牛了。
父亲和堂叔一起养的牛,也折算成价格之后,堂叔给了父亲钱,牛就属于他家了。
打这里开始,以前的帮工方式正式成为历史,有酬劳的劳作也成为历史,多半都是自己中自己的地。
也有十分紧急的情况,这时候大家帮忙,完全出于情分。
帮忙就管一天三顿饭。
也不存在欠不欠“人情”的说法,但是大家还是秉持着投桃报李的传统。
别人帮过咱们,他们有困难是自当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在种地这件事件上,完全私人化,都是自己家里相互帮忙,不请外人了。
年轻的人多数都出门打工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也只需要种一点点就好了。
有的一点都不用种,全靠孩子养老。
现在父亲老了,父亲还会种一点。
但无论播种还是收获,大姐夫、大姐和二姐夫,还有他们家的小孩都会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