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却让天下初平的大唐......大建藏书馆遍布天下各州县,乃至一县至少有一座藏书馆。
可知耗费几何?
李世民暗暗摇头,整张脸都变得面无表情。
熟悉李世民的人便知道,每当陛下出现这幅表情,不是不耐到极致,便是心生厌烦了。
李世民冷冷道:“还有吗?”
话中已不带感情。
“回陛下,有,臣还有第五谏。”李象假装没看到李世民表情,还在说道:“臣请改革军州,削减都督府,尤其中原腹地,乃至要地交通,并罢都督府,设为刺史管辖。”
罢都督,改为刺史,言外之意就是弱化军事力量,强化行政色彩比重。
李象虽然没指明说藩王,但藩王所封之地,所任都督都在李象所说的范围内。
遍观贞观十年李世民所徒封的王,元景荆王,元昌汉王,元礼徐王,元嘉韩王,元则彭王,元懿郑王,元轨霍王,元凤虢王,元庆道王,灵夔燕王,恪为吴王,泰为魏王,祐为齐王,愔为蜀王,恽为蒋王,贞为越王,慎为纪王。
然后又令元景为荆州都督,元昌为梁州都督,元礼为徐州都督,元嘉为潞州都督,元则为遂州都督,灵夔为幽州都督,恪为潭州都督,泰为相州都督,祐为齐州都督,愔为益州都督,恽为安州都督,贞为扬州都督。
通过如此举措,将全国很大区域控制在李氏子孙手中,这些王封地多在重要之地,要么地处枢机,有控扼四方之便的兵家必争之地,如徐州;也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良好,是朝廷租赋重要来源的州,如中原州。
当时唐朝有都督府约40个,其中12个就控制在李唐皇室手中,这些都督府所辖的州有65个,占大唐总州府的近五分之一。
到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再封吴王恪为安州都督,晋王治为并州都督,纪王慎为秦州都督。
至此到如今的贞观十六年,李氏皇族所控之州加起来80个,占大唐辖州总算的四分之一,且皆在精华之地,基本就形成了李氏皇族控制全国的局面。
这里的州指的是朝廷控制的州,羁縻州不包括在内。
当然,有很多皇室子弟因为年龄下,目前只是遥领,并不赴任,但只待成年。
李象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藩王除了边疆之地外,不再封都督,只任刺史,不让碰军权。
要知道藩王大多身兼都督刺史,等于军政集一身,早晚会出事,而历史也确实会往这方面走。
李世民皱眉不已,哪怕他不想再深作理会,但听闻此言还是冷哼一声,目中露出怒色,他冷声问道:“你可知,你口中的那些中原腹地,要地交通之都督府都督,州刺史都是何人任领?”
“臣知道,多是皇室子弟所任。”李象回答道。
“那你可知为何如此?”李世民再问。
“始自高祖时:广封宗室,以威天下。还有就是陛下: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故行封建。”
“既然知道,你还上谏让朕罢都督府?”李世民再也忍不了了,怒声呵斥。
“臣......”李象张嘴。
“罢了,你......”李世民挥手,再无耐心。
自己也是昏了头,在这里听小儿胡言论语。
没错,在李世民眼里,李象说得那些话,无论是尽屠四夷,大建官仓,还是大肆印刷书籍,大建图书馆,与裁撤宗室都督,都是异想天开,近似胡言乱语。
他也是昏了头,竟听小儿在这里胡说。
枉他见李象凭一己之力竟能弥消太子造反之祸,在此过程中还多次让他这个皇帝入彀,更难得是还让一位吏部尚书,一位大将军,一位将军一位中郎将,自始至终都蒙在鼓中,不明表里,到现在还以为是东宫小人为祸,太子不知。
是朕太过高估了他,以为自己多了一位颇有才智的孙子,没想到才智了了,不堪大用......
唉,李世民叹气。
“臣......还有第六谏。”怕李世民不让再说,李象赶紧开口:“也是最后一谏,敢请陛下听完,臣再不开口。”
见李世民没拒绝,李象沉了沉神,语气带上了一丝沉重。
“臣请罢撤奴婢,恢复天下奴婢民籍。”
李世民冷冷看去,眼中满是失望。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良贱不分,礼法崩坏,天下必乱。
但李象面色沉重,不得不言,因为这不光关系大唐天下百万奴婢自由,更关系他自身。
他是庶子。
而之所以是庶子,是因为他生母是奴婢出身——他母亲曾是宫奴。
虽然给李承乾生下了儿子,而免除了奴婢身份,但烙印始终存在。
他这个儿子,竟然不能称生母为“阿娘”“母亲”,而只能呼为“阿姨”。
大唐礼法之下,他的“阿娘,母亲”,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妃。
大唐的社会阶级大致可分为“良”与“贱”两大等级。
“良”主要包括各级官吏与编户齐民,“贱”主要指奴婢、官户、部曲等,其中奴婢还可根据从属关系,细分为官属奴婢和私属奴婢两类人。
太极宫内有上千宫奴,上林苑内更有数万,这些官奴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皇帝李世民。
《贞观律》:反逆人家口合缘坐没官,罪人於后蒙恩得免,缘坐者虽已配没,亦从放免。其奴婢同於资财,不从缘坐免法。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辄将其女私嫁与人,须计婢赃,准盗论罪。
此等贱“奴”之言,比比皆是。
见李象犹要开口,不知悔改,李世民愈发失望,以至于转过身去,闭上了眼。
表明了不想再听。
这让李象一颤,全然知道了李世民的态度。
他莫名想到李世民早在贞观二年说过的话:“比有奴告其主反者,此弊事。夫谋反不能独为,必与人共之,何患不发,何必使奴告邪!自今有奴告主者,皆勿受,仍斩之。”
《贞观律》规定,告发谋反,有功。
可是,奴婢不在这个范围内。
在李世民看来,谋反之事甚大,哪怕奴婢不告发,也早晚会事发,哪里需要奴婢告发。且以奴告主,大罪,官府不得受理,斩。
李象抬起头来,只觉得李世民的身影凛凛如铁石般不可撼动,他徒生无力感,知道废奴此事不可为。
李世民不会纳谏。
看来废除奴婢这个仁名,终究要被大宋得去了。
李象一叹。
但他不会放弃,仍坚强开口:“废奴不可行,那臣请废去奴婢炙面之刑......”
见李世民仍不为所动,李象只得再退而求其次,道:“改为炙奴印于手臂。”
官奴是要在额头上用烙铁烙下印记的。
就连李世民的四妃中的两位韦贵妃与阴德妃,都是宫奴出身。
李象见过那位韦贵妃,永远是头发垂下遮挡额头烙印。
“陛下,此等奴婢,身已极卑贱,何必再辱之。”李象几乎悲泣出声。
可惜李世民还是没反应,心志坚定,没有半分动摇。
至此,李象彻底失望。
虽然自己本来目的也不奢求李世民能全然接纳,但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真的一谏不纳。
不过也不是全无所得,最起码终于试探出了这位陛下的底线,知道了他是怎样一位人,怎样一位帝王。
极有原则,表面恪守礼法。
没错,只是明面上。
私下不论。
还有,李象铺垫完了。
他接下来该说的,该做的,都已经以“上谏”的方式,让这位陛下提前知道了。
下面他将大展拳脚,再无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