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意述真》是孙禄堂先生的师祖辈、师叔伯辈,对形意、太极和八卦拳的论述,这些都是宗师境的高人,有的论述可能出于授徒之中,有的可能来自于论着或笔记,反映了每位宗师练拳的经验和观点。
看了各位宗师的小传,章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人大多出自直隶,即今冀北省,根据《国术名人录》,其中记载的108位武林名家,盖取《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侠义之意。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人有72人,恰巧是地煞之数;南方各省仅36人,仅仅为天罡之数。
人数最多的是冀北省达36人,占北方武术家人数之半,与南方总人数持平;其次是江南省,15人,可见冀北武风之兴盛。
《拳义述真》第四章形意拳中,第一个就是“述郭云深先生言”。
郭云深先生系孙禄堂先生的师祖,为郭派形意的创始人,他对形意的最大贡献有两个:
一是带出了一批近代形意宗师,甚至他的再传弟子也都出类拔萃,如孙禄堂,创出了孙氏太极,被称为虎头少保,武圣。
二是形成了形意明劲、暗劲和化劲的层次划分,并将之与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对应起来,其作用分别是易骨、易筋和洗髓,指明了以武入道的路径。
按照郭云深先生的意思,明劲、暗劲和化劲逐层递进,前者为基础,后进为进阶。
他对三个层次的呼吸方法进行了表述,特别是第二层,即暗劲的呼吸,“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炼气化神之理也"。
但均是练习拳术时的呼吸,只能作为参考,难以拿来直接使用。
郭云深先生第六则,对三体式的呼吸略有表述,在第六则的最后点出,“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于丹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云,绵绵若存。”
之后的宋世荣、李奎垣、许占鳌三位先生的论述有若干处与呼吸、调息有关。
宋世荣先生言:“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亦俱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调息。
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无端,谓之停息。
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一也。”
李奎垣先生言:“坐功虽云静而生动,丹田之动是外来之气动,其实还是意动,群阴剥尽,一阳来复,是阴之静极而生动矣。
丹书炼已篇云:“已者我之真性,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也”。
不静则真意不动,而何有妙用乎,所以动者是真意,练拳术到至善处,亦是性至静,真意必动,而妙用即是神也。
至于坐功静极而动,采取火候之老嫩,法*轮升降之归根,亦不外性静意动,一神之妙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