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脸色一沉。
好你个朱土木啊!
这么早就忍不住了吗?
襄王朱瞻墡。
出了名的宗室贤王。
有趣的是,此人确实是个人物,政治觉悟极高。
仁(朱高炽)宣(朱瞻基)更替之际,汉(朱高煦)、赵(朱高燧)二王蠢蠢欲动,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镇守,为防止出现意外,张太后封锁仁宗死讯,迅速迎接朱瞻基北上即位,并密令朱瞻墡监国,平稳完成了权力交接。
不久汉王朱高煦造反叛乱,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依旧是让朱瞻墡监国理政。
后土木堡之变爆发,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成了“叫门天子”,襄王朱瞻墡在诸藩王中年龄较长,又是宣宗胞弟,且有“贤明”的名声,孙太后迫于群臣压力想立朱瞻墡为帝,命人取来襄王金符,欲召襄王入宫。
这个时候,襄王朱瞻墡体现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立刻上书说:“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请郕王朱祁钰监国,并招募勇智之士,来营救英宗。”
纵观这三次临危变故,襄王朱瞻墡从未有任何僭越举动,反而表现得异常精明,每一次都可以说是做到了完美。
正因为如此,朱瞻墡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他这“贤王”之名,可不是白来的。
朱土木在这个时候,召襄王进京,无非就是想效仿“商山四皓”,让朱瞻墡这位贤王强行给德王朱见潾站台造势罢了!
想到这儿,朱见深微微变了脸色。
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位襄王老爷子。
不图名不图利,甚至对权势地位都不感兴趣。
这种“完美无缺”的大贤者,才是最难对付的。
若是图名利,如孙氏这般,朱见深有的是办法将其拉拢过来。
可偏偏,襄王朱瞻墡,不是这样的人。
朱见深凝眉思索良久,最后幽幽叹了口气,提笔写下一段诗,然后递给了孙铭。
“兄长,替我将此秘密送到襄王老爷子手中!”
孙铭下意识地接过纸条一看,顿时脸色一变。
“殿下,这……这是不是……”
“无妨,相信老爷子应该会明白的。”
朱见深抿了一口茶水。
孙铭见他心意已决,只能起身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朱见深陷入了沉思。
朱土木真是够狠。
皇帝与太子,至少还是父子,连这么点情分都不讲的吗?
几经废立的太子,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日子,你朱土木还想把人家废掉?
呵,如此之人,也配为人父?!
怎么?
害怕太子即位后会跟你翻旧账?
朱土木这些小心思,朱见深闭着眼睛都猜得到!
父不当人,那子也只有选择反击了!
襄王老爷子,是做那商山四皓,还是做盛世贤王,全都在您一念之间了。
与此同时,乾清宫中。
天顺帝嘴角噙着一抹冷笑。
“你是说,曹吉祥险些被太后杖杀?”
牛玉点了点头。
简单迅速了一番事情经过。
天顺帝听后,脸色一沉。
是谁想对太子不利?
又是谁在这暗中从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