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公学的小操场,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舞台上,整齐地站着十几名男女毕业生。
一名报幕员走上来:“下面,由我们陕公首届毕业学员演唱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陕公毕业同学歌》。作词:程浩,作曲和指挥:郑律成。”
台下席地而坐的学员和教员热烈鼓掌。成校长和筹备鲁迅艺术学院的周院长坐在学员队的后面,他们和机关领导同志坐在条椅上。
成校长问坐在身边的周院长:“老周,鲁迅艺术学院筹备的怎么样了?”
周院长:“主席要求很高,难度不小呀。”
成校长:“有什么具体困难?”
周院长:“缺少有文艺才能的学员,更缺有专业素养的专门人才,音乐,戏剧,文学,美术这几个主要专业……又是毛主席亲自挂帅,你说我不发愁吗?”
成校长:“我看,只要扛起抗日救亡的大旗,就像是有了梧桐树,没有招不来的金凤凰。你看我们陕公,中央决定办陕北公学才几个月的时间,消息传到全国,根据地的,国统区的,敌占区的,一大批知识青年不远千里纷纷都来报考,其中真有不少人才呢。”
周院长笑笑:“鲁艺跟你陕公不一样啊,是培养文艺人才,不是军政干部,要有一定的文艺细胞的,要有点艺术天赋的……”
丁雪松和田芳等抗大学员坐在两边,望着台口。
田芳:“哎,听见了吗,陕公还有会作曲的呢,太不可思议了。”
丁雪松:“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你当初不是不愿来吗?”
郑律成走上台,大大方方地向台下敬了个礼。
丁雪松惊讶的脸:“哎……怎么会是他?”
田芳:“他就是那个作曲?”
郑律成转身面对演唱队伍,略一停顿,而后从容地挥舞手臂,指挥起来……演员们齐声唱起来:坚决地走向前进,同志们,别迟疑,别留恋……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先去吧,很快我们追随在后面……
周院长问成校长:“成校长,这《陕公毕业歌》是你们的学员创作的?”
成校长:“这能有假的吗?”
周院长:“作曲是哪位?”
成校长:“就是刚才指挥的那个小伙子。是个朝鲜同志,学习成绩不错,又聪明又勤奋,到部队实习一个月,部队还写信来要为他请功。”
周院长:“哦。”
成校长:“而且还有点音乐天赋。原来我们没有《毕业歌》的,他说他要写,我还以为他说着玩呢,没想到我把歌词给了他,第二天就写出来了……”
周院长看着舞台上忙碌着为下一个节目做准备的郑律成,点了点头……
报幕员又走出来:“下面请听郑律成的小提琴独奏《五月的鲜花》。”
台下热烈鼓掌……
郑律成拿着小提琴走上台,十分礼貌地鞠躬,不紧不慢地夹上小提琴……当熟悉而又深沉,优美,动听的旋律被郑律成用小提琴演奏出来时,在场的干部,教员和学员们都震惊了,很多人连小提琴都没见过,更因第一次听到这种西洋乐器的演奏而感到十分新奇……
丁雪松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郑律成……
丁雪松脑海里回忆:第一次见到郑律成。
郑律成:“同学,你的指挥手势有些问题。”
丁雪松:“你说什么?”
郑律成:“你刚才指挥唱歌的手势有些问题,节奏不对……”
田芳:“你是谁啊?我们丁队长是全校指挥最棒的,不懂就别胡说八道……”
丁雪松:“你不是我们抗大的吧?”
郑律成一愣:“我是陕公的。”
田芳:“管得也太宽了吧。”
回忆完,丁雪松还在发呆……
田芳捅了她一下:“哎,怎么了你?”
丁雪松:“我,我们是不是冤枉人家了。”
田芳:“谁冤枉谁啊?”
丁雪松:“就是那个拉小提琴的……我们还说人家不懂呢,其实,他挺懂音乐的,你听他拉的多棒,还有他指挥的,多棒……”
田芳怔怔地看了一会丁雪松:“雪松,你今天可有点不大对劲啊。”
丁雪松:“怎么不对劲儿了?”
田芳:“看来,你对“精神病者”大有好感嘛。”
丁雪松:“那是,实事求是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田芳:“哎,我已经得到可靠消息了。”
丁雪松的视线还在台上的郑律成身上:“什么消息你说。”
田芳:“那天把范德明打得鼻青脸肿的人不是别人,就是这个写曲子拉提琴的。”
丁雪芳慢慢点点头,竟然轻声地跟着唱起来:五月的鲜花 。开遍了原野 。鲜花遮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 ,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 痛苦地熬煎……
田芳对丁雪松的变化感到惊诧……